美國政府反複無常的關(guan) 稅政策正在加劇全球汽車業(ye) 風險。多國車企麵臨(lin) 成本激增、供應鏈不穩、業(ye) 績下滑等壓力;相關(guan) 負麵影響還將傳(chuan) 導至消費市場,推高通脹並抑製整體(ti) 消費活力。
亞(ya) 歐汽車業(ye) 受影響較大
據彭博社報道,當地時間4月14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表示,他正在考慮為(wei) 在美國的汽車製造商提供進口零部件關(guan) 稅豁免,為(wei) 這些汽車公司轉向在美國生產(chan) 零部件留出一段時間。此前,美國對所有出口至該國的汽車征收25%的關(guan) 稅,計劃零部件關(guan) 稅最遲於(yu) 5月3日生效。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特朗普最新表態或暗示將暫緩汽車零部件關(guan) 稅加征措施,為(wei) 深陷成本壓力的車企帶來短暫“喘息”,但同時這也增添了更多關(guan) 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企業(ye) 既要應對隨時可能重啟的關(guan) 稅“大棒”,又因長期規劃失衡陷入更深的焦灼。在此背景下,車企的投資、發展和生產(chan) 決(jue) 策都會(hui) 推遲。
相關(guan) 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汽車總銷量為(wei) 1603萬(wan) 輛,而同期美國進口汽車約800萬(wan) 輛,占其全年銷量的一半,占全球汽車進口總量的30%以上。這意味著,一旦美國開始加征關(guan) 稅,將對多國汽車產(chan) 業(ye) 帶來明顯衝(chong) 擊。
具體(ti) 來看,日韓、歐洲部分國家車企受影響較大。交銀國際研報顯示,受影響較大的分別是韓國、日本和德國。2024年,日本、韓國、德國分別對美出口140萬(wan) 輛、130萬(wan) 輛和40萬(wan) 輛整車。基於(yu) 該數據,華泰證券預計,關(guan) 稅落地將分別影響日、韓、德約27萬(wan) 輛、20萬(wan) 輛和16萬(wan) 輛出口。
歐盟方麵,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hui) 數據顯示,美國是歐盟汽車最大的出口市場,2024年歐洲汽車製造商向美國出口了約75萬(wan) 輛汽車,總價(jia) 值384億(yi) 歐元,其中德國占比最高。在關(guan) 稅影響下,歐洲汽車製造商的銷售額可能會(hui) 因關(guan) 稅損失數十億(yi) 歐元,具體(ti) 幅度取決(jue) 於(yu) 關(guan) 稅政策的走向。
美國本土車企也不能獨善其身。特斯拉CEO馬斯克此前就表示:“要注意,特斯拉並非毫發無損,關(guan) 稅對特斯拉的影響仍然很大”。盡管特斯拉在美國擁有工廠,同時在美國本土組裝整車,但其在電池等關(guan) 鍵零部件上仍需要進口。
車企叫苦不迭調整策略
針對美國的關(guan) 稅政策,美國福特汽車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近日在一個(ge) 投資者會(hui) 議上表示了其擔憂,他稱這些關(guan) 稅是“毀滅性”的,將把美國汽車業(ye) “砸出一個(ge) 我們(men) 前所未見的巨坑”。
“原本企業隻需承擔材料和加工成本,而如果每個環節都被征收關稅,累計稅率可能讓企業不堪重負。”阿利安塑料公司總經理費利佩·比利亞雷亞爾表示。斯泰蘭(lan) 蒂斯董事長艾爾坎在年度股東(dong) 大會(hui) 上表示,除了美國的汽車關(guan) 稅外,該行業(ye) 還受到包括對鋼鐵、鋁和零部件等征收的層層關(guan) 稅的打擊。當前“痛苦的”關(guan) 稅和過於(yu) 僵化的歐盟監管將使美國和歐洲汽車業(ye) 麵臨(lin) 風險,威脅就業(ye) 。
斯泰蘭(lan) 蒂斯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交付量同比驟降9%至120萬(wan) 輛,其中北美市場暴跌20%、歐洲下滑8%。集團坦言,北美工廠1月延長停產(chan) 周期,疊加產(chan) 品結構轉型與(yu) 歐洲商用車需求疲軟,共同加劇了交付壓力。
《日本經濟新聞》指出,美政府加征關稅將動搖豐田在日本國內的生產體製。豐田每年從日本出口到美國的汽車約53萬輛車,約占美國銷量的20%,加征關稅將導致成本增加和銷量減少。包括零部件製造商等,豐田的日本國內供應鏈廠商累計達到約6萬家。為(wei) 應對美國對進口汽車加征25%關(guan) 稅帶來的市場衝(chong) 擊,車企不得不在整個(ge) 經營策略上作出轉變。印度塔塔汽車集團旗下、總部位於(yu) 英國的汽車製造商捷豹路虎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正采取一些短期行動,包括在4月份暫停發貨,同時製訂中長期計劃。
據了解,作為(wei) 捷豹路虎的最大單一市場,美國市場占其全球銷量的26.76%。盡管在關(guan) 稅措施生效前,捷豹路虎已在美國囤積了兩(liang) 個(ge) 月的庫存,但公司正在考慮采取提高在美售價(jia) 、降低成本以及轉向其他市場等措施,應對關(guan) 稅帶來的衝(chong) 擊。
采用類似策略的車企還有奧迪,該公司決(jue) 定扣留4月2日後到港的進口車輛,以避免受新關(guan) 稅政策影響。據了解,奧迪目前庫存車約3.7萬(wan) 輛,足以滿足未來兩(liang) 個(ge) 月的需求。
奧迪母公司大眾(zhong) 集團在致經銷商的備忘錄中也表示,集團已暫停從(cong) 墨西哥通過鐵路運輸汽車進入美國,並將從(cong) 歐洲海運至美國的新車扣留在港口,所有新車在4月中旬集團確定新價(jia) 格策略之前不會(hui) 交付給任何經銷商。
全球第四大車企斯泰蘭(lan) 蒂斯的反應更直接,裁撤五家主要生產(chan) 動力總成和衝(chong) 壓零部件的美國工廠900名員工,並計劃暫停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兩(liang) 家裝配廠的生產(chan) 業(ye) 務。
由於(yu) 在美國沒有生產(chan) 設施,保時捷等高端汽車品牌受新一輪關(guan) 稅戰的打擊更為(wei) 嚴(yan) 重。據悉,保時捷約30%至40%的汽車在美國市場銷售,提高25%的關(guan) 稅將使其不得不提高10%至20%的售價(jia) ,並嚐試自行消化剩餘(yu) 的關(guan) 稅成本,這將導致其銷量下降並麵臨(lin) 虧(kui) 損。法拉利也表示,將部分車型在美國市場的售價(jia) 提高至多10%。
奔馳方麵,計劃推進GLS車型的中國國產(chan) 化,並可能在美國撤出入門級車型,專(zhuan) 注於(yu) 利潤更高的高端車型。現代汽車則宣布將在未來五年內(nei) 在美投資210億(yi) 美元,以推進本地化生產(chan) ,從(cong) 而規避關(guan) 稅。
美國重建汽車供應鏈代價(jia) 高昂
業(ye) 內(nei) 人士稱,這場由關(guan) 稅引發的行業(ye) “地震”,正演變為(wei) 全球汽車產(chan) 業(ye) 的 “壓力測試”——當漲價(jia) 吞噬需求、重構拖慢轉型、利潤空間被持續壓縮,車企們(men) 既要應對當下的生存危機,更需在產(chan) 業(ye) 鏈斷裂風險中尋找新的平衡支點。而美國消費者,無疑將成為(wei) 這場博弈中最被動的犧牲品。
美國安德森經濟集團估算,關(guan) 稅將使最便宜的美國汽車價(jia) 格上漲2500美元至5000美元,一些進口汽車價(jia) 格可能上漲超過2萬(wan) 美元。
“10年前美國有20%的消費者買不起新車,目前這一數字已升至40%。”美國汽車研究中心高級副總裁文卡特什·普拉薩德說,加征關稅後會有更多美國人買不起車。有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無論是企業(ye) 回流還是維持現狀,短期內(nei) 均難抵消關(guan) 稅影響,美國市場的銷量和利潤麵臨(lin) 巨大不確定性。同時,汽車供應鏈曆經長期發展,已形成全球化布局,美國本土汽車製造業(ye) 對進口零部件依賴程度高。當下,重建供應鏈不僅(jin) 成本高昂,且耗時漫長,這無疑將拖累外資車企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的步伐。
太平洋證券研報指出,加征關(guan) 稅將導致美國的新車購買(mai) 成本增加,或將刺激二手車銷量及售價(jia) 上升。美國通過對進口汽車加征關(guan) 稅的主要訴求是迫使企業(ye) 將汽車產(chan) 能從(cong) 墨西哥、加拿大等地轉移至美國。但整車製造環節的本土化隻能算是一個(ge) 初步應對措施,更重要的是汽車供應鏈的回流和重構,而目前美國汽車製造業(ye) 對進口零部件依賴度較高,企業(ye) 或將不得不麵臨(lin) 供應鏈轉移成本高且周期漫長的代價(jia) ,產(chan) 業(ye) 鏈的重新梳理甚至可能導致車企的利潤、現金流承壓,進而減緩電動化、智能化的轉型進程。
行業(ye) 陣痛已在交付端顯現。特斯拉一季報顯示,特斯拉的全球交付量同比下滑了13%至33.67萬(wan) 輛,創下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低季度交付量。(記者 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