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24年初被納入美國國防部采購限製名單後,六家中國電池企業(ye) 再度遭遇美國政府部門采購禁令。
美國國會(hui) 眾(zhong) 議院日前通過編號H.R.1166的《與(yu) 依賴外國對手電池脫鉤法》,禁止國土安全部從(cong) 六家中國公司購買(mai) 電池,包括寧德時代、比亞(ya) 迪、遠景能源、億(yi) 緯鋰能、海辰儲(chu) 能以及國軒高科。這是繼2024年初被納入美國國防部采購限製名單後,上述企業(ye) 再度遭遇美國政府部門采購禁令。
中國鋰電產(chan) 品實力加重美焦慮
美國2024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禁止美國國防部從(cong) 寧德時代、比亞(ya) 迪、遠景能源、億(yi) 緯鋰能、國軒高科和海辰儲(chu) 能六家中國公司購買(mai) 電池,禁令將於(yu) 2027年10月生效。
隨後,億(yi) 緯鋰能和國軒高科發表回應稱,該禁令主要針對美國國防部的核心電池供應,對國防部軍(jun) 事方麵電池采購進行了限製,對民間商業(ye) 合作沒有影響,兩(liang) 家公司未向美國國防部軍(jun) 方供貨且無相關(guan) 合作計劃,因此對公司沒有任何影響。
2024年5月,美國宣布將對中國將電動汽車的關(guan) 稅從(cong) 25%提高至100%,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的關(guan) 稅從(cong) 7.5%提高至25%,計劃從(cong) 2026年起,對儲(chu) 能係統的電池關(guan) 稅從(cong) 7.5%提高到25%。3月4日,美國再次升級對中國電池的關(guan) 稅措施,對包括鋰電池在內(nei) 的所有中國商品第二次追加10%的關(guan) 稅,疊加基礎關(guan) 稅3.4%,使得鋰電池的最終綜合稅率達到48.4%。
事實上,中國在鋰電池領域經過多年發展,積累了先進的技術、高效的生產(chan) 能力和完善的供應鏈體(ti) 係。如今,作為(wei) 全球最大的電池生產(chan) 國,中國生產(chan) 了全球70%以上的鋰離子電池。研究機構SNE Research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動力+儲(chu) 能)電池出貨量總計接近1.3億(yi) 千瓦時,達到1299吉瓦時。出貨量前十企業(ye) 中,中國企業(ye) 占據六席。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中國鋰電池產(chan) 品展現的實力,加重了美國對本土產(chan) 業(ye) 焦慮與(yu) 擔憂的情緒,試圖憑借各類貿易限製政策對中國鋰電池產(chan) 品設置重重阻礙。
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hui) 秘書(shu) 長張翔表示,美國頻繁打壓中國新能源電池產(chan) 業(ye) ,目的在於(yu) 阻止其國際化發展進程。美國本土對電池需求極為(wei) 旺盛,然而卻缺乏成熟的電池工業(ye) 體(ti) 係,在技術、產(chan) 能與(yu) 成本控製等多方麵,無法與(yu) 中國電池企業(ye) 競爭(zheng) 。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多次表示,中方一貫反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經貿和科技問題政治化,中方也將堅定維護中國企業(ye) 的合法權益。
美本土產(chan) 業(ye) 鏈根基薄弱
“此類針對性政策試圖打擊中國優(you) 勢新能源產(chan) 業(ye) ,違背國際自由貿易原則,讓美國也會(hui) 承受相應損失。”張翔認為(wei) 。
實際上,美國的電池產(chan) 業(ye) 鏈根基薄弱。從(cong) 原材料層麵來看,美國在鋰、鎳、鈷等關(guan) 鍵礦物的開采及加工能力上存在明顯不足,難以保障原材料的穩定且充足供應。在生產(chan) 製造環節,美國麵臨(lin) 著技術依賴、成本居高不下等諸多難題。美國鋰電池產(chan) 業(ye) 鏈整體(ti) 成本偏高,而其試圖擺脫成熟供應鏈的舉(ju) 措,隻會(hui) 進一步抬高自身儲(chu) 能以及新能源汽車產(chan) 品的成本。
近日福特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中國在電動汽車電池技術方麵領先美國約10年。分析人士指出,當下,美國的鋰電池產(chan) 業(ye) 鏈尚未發展至完整成熟階段,在此情形下摒棄與(yu) 中國的合作,無疑會(hui) 阻礙其自身新能源產(chan) 業(ye) 的發展。
事實上,在各類關(guan) 稅、貿易保護政策圍剿下,去年我國對美國鋰電池出口金額仍在提升。海關(guan) 總署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鋰離子電池出口第一大市場仍為(wei) 美國,出口金額為(wei) 153.15億(yi) 美元,創曆史新高,占國內(nei) 鋰電池出口總額的比例升至25%,較2023年提升4.2個(ge) 百分點。
對中國電池企業(ye) 影響不大
研究機構Trend Force集邦谘詢分析師表示,該法案通過與(yu) 否對中國電池企業(ye) 影響不大。美國政策的核心是建立本土電池供應鏈。對中國企業(ye) 來說,敦促中國電池企業(ye) 加快在美國本土建廠或合作的步伐,以提前預判美國抵製進口中國電池的政策。
目前,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億(yi) 緯鋰能等眾(zhong) 多中國電池企業(ye) 已紛紛行動,通過不同方式打入美國市場。
2023年,福特汽車宣布和寧德時代合作,在密歇根州的馬歇爾市投資35億(yi) 美元,新建一家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工廠,工廠預計2026年投產(chan) ,寧德時代將向福特授權電池CTP的技術許可;同年9月,億(yi) 緯鋰能公告稱,將與(yu) 戴姆勒卡車、帕卡及康明斯成立美國合資公司,用於(yu) 投資建設電池產(chan) 能,合資工廠將生產(chan) 磷酸鐵鋰電池,投資額將為(wei) 20億(yi) —30億(yi) 美元。
與(yu) 此同時,中國電池企業(ye) 在全球其他市場的布局也在不斷提速,近期在東(dong) 南亞(ya) 等新興(xing) 市場表現亮眼。3月13日,泰國國家目標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提升委員會(hui) 通過決(jue) 議,批準中國鋰電池頭部企業(ye) 欣旺達旗下子公司投資500億(yi) 泰銖(約107億(yi) 元)在泰國生產(chan) 動力電池及儲(chu) 能係統電池;2月16日,億(yi) 緯鋰能位於(yu) 馬來西亞(ya) 的首個(ge) 海外大型電池基地正式投產(chan) ,首顆電池成功下線。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我國鋰電企業(ye) 憑借海外建廠、技術授權等模式規避限製,全球市占率有望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