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年銷量有望首超油車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時間:2025-01-07 分享:

       新年伊始,吉利、東(dong) 風、長安、蔚來、小鵬等車企通過內(nei) 部信、發布會(hui) 等形式,披露了新一年目標銷量與(yu) 發力方向,在給自己“加電”的同時,也展示著“中國信心”和產(chan) 業(ye) 變革新趨勢。

  “預計2025年,我國汽車整體(ti) 市場穩中有進,銷量3200萬(wan) 輛左右,將保持3%的增長速度。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含出口)有望達1650萬(wan) 輛,同比增速接近30%,滲透率超過50%;國內(nei) 新能源汽車銷量1500萬(wan) 輛,滲透率超過55%,進入相對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hui) 副理事長兼秘書(shu) 長張永偉(wei) 說。這意味著,今年我國汽車市場將迎來曆史性轉折點——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首次超越傳(chuan) 統燃油車。

  目標銷量展示“中國信心”

  1月5日,吉利汽車宣布,公司2025年全年銷量目標271萬(wan) 輛,同比增長25%。其中,吉利品牌銷量目標為(wei) 200萬(wan) 輛,同比增長20%;極氪、領克分別為(wei) 32萬(wan) 輛和39萬(wan) 輛,同比分別增長44%和37%。新能源汽車方麵,2025年目標為(wei) 150萬(wan) 輛,同比增長69%,滲透率預期超過55%。

  吉利汽車CEO淦家閱告訴記者,2024年吉利汽車銷量達217.7萬(wan) 輛,同比增長32%以上,不僅(jin) 創下品牌曆史新高,也是吉利首次達成200萬(wan) 輛成績。在總銷量強勁增長的同時,吉利新能源汽車板塊表現突出,全年銷量達88.8萬(wan) 輛,同比增長近92%,超額完成既定目標。

  為(wei) 此,吉利汽車將對旗下乘用車版塊的四大品牌(吉利、吉利銀河、領克、極氪)做更加清晰的定位,為(wei) 用戶提供全麵、多元技術和產(chan) 品選擇。其中,吉利銀河將在2025年推出5款全新新能源汽車產(chan) 品,包括2款SUV和3款轎車,助力吉利銀河挑戰100萬(wan) 輛年銷量目標。

  此前,東(dong) 風汽車集團宣布,2025年東(dong) 風汽車整體(ti) 銷量目標為(wei) 重回300萬(wan) 輛台階、挑戰320萬(wan) 輛。其中,新能源汽車超100萬(wan) 輛,海外出口50萬(wan) 輛。為(wei) 此,東(dong) 風集團已召開總部職能部門調整啟動會(hui) ,將總部定位由戰略管控向“運營+統籌”轉型,調整隊形,強化自主乘用車業(ye) 務運營。

  “2025年公司將有四款以上全新或改款車上市,全年向20萬(wan) 銷量目標發起衝(chong) 擊。”作為(wei) 東(dong) 風旗下的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嵐圖汽車副總經理邵明峰稱,2025年,嵐圖的發展戰略更清晰,將在品牌、產(chan) 品、技術、渠道、服務、出海等方麵加速布局、加快創新。

  同時,在2025長安汽車全球夥(huo) 伴大會(hui) 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提出,聚焦2025年,長安汽車製定了“3311”目標,即總銷量300萬(wan) 輛、收入3000億(yi) 元、新能源汽車100萬(wan) 輛、海外100萬(wan) 輛。

  “為(wei) 達成這一目標,長安汽車計劃2025年推出阿維塔06、深藍S09、長安啟源C789等13款新能源汽車產(chan) 品,並深入布局東(dong) 南亞(ya) 、中南美、中東(dong) 非等區域市場,導入8款產(chan) 品,預計市場占有率升至9.4%。”朱華榮介紹,到2030年,長安汽車將進一步挑戰總體(ti) 銷量500萬(wan) 輛,新能源汽車銷量350萬(wan) 輛,海外銷量占比30%。

  造車新勢力動能強勁。“很多車企都在說2025年銷量翻番,量如果很大,銷量翻番有點難。但對於(yu) 我們(men) 來說,我們(men) 內(nei) 部肯定比這個(ge) 目標還要再多一點。”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25年樂(le) 道汽車一個(ge) 月平均2萬(wan) 輛,蔚來在2024年的基礎上保持一定的增長,也有20多萬(wan) 輛,加起來就是40多萬(wan) 輛。”

  根據最新數據,蔚來公司2024年全年銷量超過22萬(wan) 輛,2024年12月交付新車3.1萬(wan) 輛,首度突破3萬(wan) 輛大關(guan) ,其中樂(le) 道銷量超過1萬(wan) 輛。外界期盼已久的蔚來規模化通道正在被打開。“2025年起蔚來將進入新一輪產(chan) 品周期,樂(le) 道和螢火蟲品牌將會(hui) 有新的產(chan) 品交付,蔚來也將進入更快的增長階段。”李斌強調,“公司的目標是2025年實現銷量100%增長,2026年實現盈利。”

  雖然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沒有在公司內(nei) 部信中公布2025年具體(ti) 銷量目標,但他全麵總結了公司2024年在產(chan) 品技術、市場營銷、組織管理、工作流程等方麵取得的進展,同時也透露了2025年的一些工作重點。

  “麵對未來3年,小鵬將在產(chan) 品圖譜上‘做精,做少,做差異,做全球’,以‘殺出淘汰賽,進入晉級賽’。”何小鵬表示,人才厚度是競賽的關(guan) 鍵。為(wei) 增強競爭(zheng) 力,小鵬汽車2025年將招聘員工超過6000人。

  融合技術支撐增量市場

  在新能源汽車經曆三四年高速增長,滲透率接近或者到一半,油車、電車已平分天下,新能源汽車還會(hui) 保持高速增長嗎?

  “任何事情發展到一定階段都要平穩下來,慢慢進入成熟期,這是行業(ye) 發展的基本路徑。”麵對記者提問,張永偉(wei) 說,“其中,插混、增程融合了電動與(yu) 燃油先進技術,有望成為(wei) 新能源增量中的重要力量。”在他看來,2025年,插混、增程兩(liang) 種技術路線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比重將接近50%,銷量將超過800萬(wan) 輛,增量超過250萬(wan) 輛。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更加多元化,有純電、插混、增程,也是產(chan) 業(ye) 發展規律的體(ti) 現。

  數據顯示,2024年前11個(ge) 月,插混市場(含增程)銷量同比激增85%,達452萬(wan) 輛,而純電動車的銷量增速則放緩至16%,總量為(wei) 626萬(wan) 輛。顯然,兩(liang) 種動力類型的銷量差距正在迅速縮小。當前,插混、增程已成為(wei) 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持持續增長的關(guan) 鍵驅動力。

  “僅(jin) 靠電動很難在插混技術上有競爭(zheng) 優(you) 勢,僅(jin) 靠傳(chuan) 統燃油技術,也走不通插混路線。”張永偉(wei) 認為(wei) ,插混、增程路線發揮了融合技術的優(you) 勢,使新能源技術更加多元化,“融合技術既解決(jue) 了增量市場問題,也解決(jue) 了不同技術的新定位問題。這是中國市場的特點,也是解決(jue) 爭(zheng) 議最好的方案。”

  如果說乘用車電動化已進入常態化發展,那麽(me) 商用車正好進入快速爬坡期。“新能源商用車在某些領域整個(ge) 生命周期成本較燃油車更有優(you) 勢,所以新能源商用車滲透率會(hui) 快速提升。”張永偉(wei) 預計,2025年國內(nei) 新能源商用車銷量將超過90萬(wan) 輛,接近100萬(wan) 輛,增速達到80%,呈現井噴態勢。

  但不同領域發展速度並不一樣。“新能源重卡滲透率會(hui) 快速提升,保守估計2025年銷量超過11萬(wan) 輛,滲透率突破20%;城市物流配送市場也會(hui) 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張永偉(wei) 稱。

  此外,國家促消費政策的加碼也為(wei) 新能源商用車增長提供了想象空間。在繼續支持“兩(liang) 重”項目和“兩(liang) 新”政策實施的基礎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shu) 長袁達1月3日表示,將進一步提高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農(nong) 機報廢更新補貼標準。顯然,這不僅(jin) 有利於(yu) 新能源公交車銷量的增長,也有利於(yu) 通過引導需求來實現產(chan) 業(ye) 結構的優(you) 化。

  亟待探索高質量發展新模式

  麵對車市一輪又一輪的價(jia) 格戰,整車企業(ye) 不斷擠壓上下遊供應商和經銷商生存空間,業(ye) 界“反戰”呼聲日漸高漲。

  “公司不是簡單地打價(jia) 格戰,而是要長期堅持打技術戰、品質戰、品牌戰、服務戰,這是吉利的基本經營理念。”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shu) 福在2025新年致辭中表示,吉利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內(nei) 卷”式競爭(zheng) ,態度明確地堅守吉利企業(ye) 核心價(jia) 值觀,不玩小聰明,不搞投機取巧,不追求短期銷量目標,放眼長遠,堅持長期主義(yi) ,為(wei) 每一位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智能精品汽車,讓顧客買(mai) 得放心,用得安心,物超所值。

  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汽車產(chan) 業(ye) 的發展必須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汽車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激烈,有著很強的規模效應,一個(ge) 品牌一年賣不了幾萬(wan) 輛車,是很難持續的。”在他看來,當行業(ye) 進入到相對平穩發展階段的時候,一些企業(ye) 追求過多品牌、盲目擴張的模式就需要改變,“企業(ye) 需要思考下一步的發展重點或者關(guan) 鍵靠什麽(me) 來取勝,如果探索好了就是新模式或者叫新戰略”。

  電動化和智能化的快速變革,給企業(ye) 帶來了巨大資金投入壓力,對企業(ye) 發展模式也提出新挑戰。“全能思維導致資源投入巨大且無法變現,並延緩了外部先進技術應用。當投入需要更多的時候,企業(ye) 需要由全麵開花變成進一步定位聚焦,形成核心競爭(zheng) 力,這種調整對企業(ye) 發展可能是戰略性的。”張永偉(wei) 認為(wei) ,當前企業(ye) 新的發展模式,一方麵是企業(ye) 要減少產(chan) 能投資,輕裝上陣,盤活存量。具體(ti) 表現為(wei) ,2025年也許會(hui) 有更多企業(ye) 願意代工,或者不建工廠,用其他企業(ye) 的產(chan) 能。另一方麵是隨著汽車行業(ye) 互聯網智能屬性的不斷強化,企業(ye) 的盈利模式也會(hui) 變革,不能靠單一產(chan) 品來評價(jia) 企業(ye) 或產(chan) 品的盈利,要看全生命周期。(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楊忠陽)

(責任編輯:苗蘇)

聲明:本文所用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係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