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轉型熱潮湧動 工程機械裝備加速電動化

來源:新能源轉型熱潮湧動 工程機械裝備加速電動化 時間:2022-12-07 分享:

在經曆前期試用後,三一國際近日正式向甘肅泰隆森礦業(ye) 交付了15台“電動先鋒”純電動寬體(ti) 自卸車。在今年3月30日召開的業(ye) 績說明會(hui) 上,三一國際相關(guan) 負責人曾表示,2021年,公司智能化、電動化產(chan) 品在全部產(chan) 品中的銷售占比已提升到15%左右。未來,在電動技術可全麵滿足不同工況的前提下,公司將不再開發燃油版產(chan) 品。

工程機械企業(ye) 加速電動化布局

“雙碳”目標下,綠色發展已經成為(wei) 廣泛共識,在電動化乘用車加速進入千家萬(wan) 戶之際,一場以電動化為(wei) 引領的新能源革命正由乘用車領域快速席卷至工程機械領域。

翻閱近年工程機械類上市公司相關(guan) 公告,電動化無疑是提及率越來越高的高頻詞。幾乎所有工程機械類上市公司都發布有電動化產(chan) 品,且不斷推陳出新,產(chan) 品的品類、型號越來越豐(feng) 富。

“新能源、電動化是工程機械行業(ye) 發展重大機遇。公司全麵推進主機產(chan) 品電動化及相關(guan) 核心技術開發,致力於(yu) 打造高品質、低電耗、高體(ti) 驗的電動化產(chan) 品,全麵開啟電動化轉型。”三一重工在上證E互動平台如是表示。

據三一重工在2022年半年報中介紹,截至上半年,公司電動化研發人員超1600人。電動化產(chan) 品持續更新迭代,已擁有電動起重機可售產(chan) 品12款、電動攪拌車9款、電動自卸車28款、電動挖掘機9款、電動裝載機2款。

徐工機械今年8月份在深交所互動易平台曾表示,2021年,徐工(機械)研發完成並上市52款電動產(chan) 品,其中43款於(yu) 當年實現銷售。截至2021年底,公司已累計發布108款新能源產(chan) 品,涵蓋純電、混合動力、氫燃料電池3大技術路線。另一上市公司柳工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也在持續加碼。今年9月份,柳工還與(yu) 寧德時代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整體(ti) 上,行業(ye) 電動化比想象中來得更快。”三一國際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yu) 較早布局,公司在主要業(ye) 務包括礦山機械裝備和港口物流裝備兩(liang) 大塊,目前已形成了較強的競爭(zheng) 能力。

經濟和環保因素成重要驅動

“其實很久以前就有企業(ye) 試探性地推出過電動化機械裝備,但工程機械普遍對功率要求較高,且種類眾(zhong) 多,各種裝備的工況也相對複雜,因此前期發展並沒有形成趨勢。”新熱點財富創始人李鵬岩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新能源乘用車持續發展的帶動下,“三電”技術和係統不斷成熟,近年來,電動工程機械的品類和數量都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何華強是三一國際礦車技術研究所所長,主要負責礦車研究和開發。據何華強介紹,電動化礦車方麵,公司2019年推出樣車,2020年實現小批量銷售,目前電動礦車在銷售中占比大約在5%左右。

“礦車主要有重載上行、平路及重載下行三種工況。重載下行電動礦車經濟效益最為(wei) 突出。按一天出勤20小時計,重載下行工況下能量回收係統將勢能轉化為(wei) 電能,大概一天隻需充電一次,年可節省油費約30萬(wan) 元-50萬(wan) 元,相比傳(chuan) 統油車大概可以節省80%左右的成本。且電車零部件較少,理論上出勤率更高,故障率更低,維修保養(yang) 費用更低。”何華強告訴記者,客戶越來越願意選用電動化產(chan) 品,最主要還是經濟效益方麵的驅動,電動礦車相比油車更劃算。

李鵬岩認為(wei) ,雖然目前電動化機械初始購置成本相對要高一些,但全生命周期算下來,電動化產(chan) 品經濟性更明顯,且隨著“三電”係統和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完善,電動化產(chan) 品未來成本還將進一步降低。

此外,傳(chuan) 統機械裝備普遍采用大功率柴油發動機,油耗高、噪聲大、尾氣汙染嚴(yan) 重。由於(yu) 出勤率高、作業(ye) 時間長,不僅(jin) 是能耗大戶,也是排放大戶。電動化產(chan) 品在實現節能減排的同時,還因為(wei) 電機替代傳(chuan) 統液壓馬達後將獲得更高的效率和控製精度,響應速度更快,也提供了更好的操作性和舒適性。

“如今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已經成為(wei) 最廣泛共識,作為(wei) 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戶的工程機械行業(ye) 也不例外。”李鵬岩認為(wei) ,全球範圍內(nei) 不斷完善的環保法規和不斷提高的節能標準,帶動國際貿易壁壘和門檻不斷提高,無論從(cong) 減輕環境負擔,還是打破貿易壁壘等方麵考慮,電動化都是機械裝備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電動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

“工程機械電動化是完全自發的市場行為(wei) ,乘用車在多年補貼政策下,才實現目前的滲透率,但工程機械遠遠用不了那麽(me) 多時間,預計2025年滲透率會(hui) 達到25%左右。”何華強認為(wei) ,作為(wei) 長時間作業(ye) 的生產(chan) 工具,客戶對經濟性更為(wei) 敏感,工程機械電動化進程會(hui) 更快,特別是工況相對簡單的物流裝備等領域,電動化發展會(hui) 更快。

此外,何華強認為(wei) 電動化天然還是機械裝備自動化和智能化發展的一個(ge) 基礎。

“自動化、智能化的一個(ge) 重要基礎是線控,這方麵傳(chuan) 統油車是不具備的,傳(chuan) 統油車通過離合器、變速箱來控製。而電車是電機,沒有離合器,控製會(hui) 很平穩。”何華強告訴記者,電車天然就是線控係統,而且電機控製的準確度和響應度比油車要好,電動化天然就是智能化的基礎。

“工程機械智能化已經是行業(ye) 共識,將帶來產(chan) 業(ye) 生產(chan) 模式、應用模式的創新和變革。”國資委機械工業(ye) 經濟管理研究院兩(liang) 化融合創新中心主任宋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工程機械是高端裝備重要部分,其智能化來源於(yu) 技術創新、應用需求和企業(ye) 可持續發展的多重因素。

何華強認為(wei) ,排放、環保、經濟及智能化、自動化需求都支持機械裝備電動化的快速發展。電動化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不是要不要換的問題,而隻是什麽(me) 時間的問題。

安信證券發布的一份研報認為(wei) ,在環保政策和新能源發展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工程機械行業(ye) 電動化滲透率有望向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靠攏。由於(yu) 工程機械行業(ye) 多以toB業(ye) 務為(wei) 主,工程機械的電動化進程有望加速前進。從(cong) 長期視角來看,工程機械行業(ye) 電動化已成趨勢。

聲明:本文所用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係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