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船舶工業(ye) 保持平穩發展態勢,三大造船指標國際市場份額繼續領先,船舶企業(ye) 效益持續改善。海關(guan) 數據顯示,2022年11月,中國出口船舶365艘,同比增長3.7%;2022年前11個(ge) 月出口船舶4743艘,同比增長7.8%。2023年,全球船舶市場的熱度延續將有力支撐中國船舶出口。
日前,在2023中國鋼鐵市場展望暨“我的鋼鐵”年會(hui) 期間舉(ju) 辦的2023年製造業(ye) 用鋼產(chan) 業(ye) 峰會(hui) —船舶工程機械專(zhuan) 場上,中國船舶工業(ye) 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譚乃芬表示,“十四五”時期,全球新造船市場將延續複蘇態勢。
2022年,全球新造船市場呈現溫和回升態勢,但受上一年基數較高影響,全球承接新船訂單同比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前11個(ge) 月,全球新承接船舶訂單7454萬(wan) 載重噸,同比下降37.6%,但仍高於(yu) “十三五”時期6600萬(wan) 載重噸的年均水平。伴隨新船訂單量的大幅增長,各主要新船價(jia) 格也隨之上漲。2022年11月底,克拉克鬆新船價(jia) 格綜合指數達162點,比2020年年初上漲29.6%,比2022年年初增長5.4%。
來自中國船舶工業(ye) 協會(hui) 的數據顯示,2022年前11個(ge) 月,中國完工出口船2838萬(wan) 載重噸,同比下降15.0%;承接出口船訂單3545萬(wan) 載重噸,同比下降37.9%;11月末手持出口船訂單9242萬(wan) 載重噸,同比增長7.9%。出口船舶分別占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83.7%、89.5%和89.2%。同時,中國造船三大指標國際市場份額保持領先。前11個(ge) 月,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45.5%、53.1%和48.5%。
2022年,中國規模以上船舶企業(ye) 收入增長,利潤回升;船舶出口金額小幅下降;國際市場份額繼續領先,高端船型占比不斷提高;新船市場持續活躍,船企盈利能力持續改善。
譚乃芬認為(wei) ,全球船舶的新增需求將主要來自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方麵是綠色變革帶來的更新需求。新世紀頭十年建造的大量船舶陸續進入更新階段,特別是在國際海事組織關(guan) 於(yu) 航運業(ye) 溫室氣體(ti) 減排戰略及壓載水公約、硫排放公約等規則的要求下,全球船舶的更新節奏可能進一步加快。另一方麵是新形勢下帶來的全球新增需求,包括地緣政治衝(chong) 突帶來的LNG船新增需求、電動車出口帶來的汽車船新增需求以及船東(dong) 效益明顯好轉後帶來的集裝箱船新增需求。
譚乃芬同時提醒關(guan) 注,逆全球化、地緣政治等不利因素可能導致新造船複蘇過程中的新船成交量和成交價(jia) 格出現較大波動。且中韓之間的競爭(zheng) 也將更加激烈。2015年以來,隨著日本新船市場競爭(zheng) 力逐漸下降,中韓兩(liang) 強爭(zheng) 霸格局逐步顯現。2022年前11個(ge) 月,中韓兩(liang) 國新船訂單的全球份額已高達84.3%。
在細分船型方麵,2021年,全球新造船市場以集裝箱船為(wei) 主帶動,2022年新造船市場的火車頭變成了氣體(ti) 船(主要是大型LNG船)、汽車船和集裝箱船。按照修正總噸計算,全球氣體(ti) 船訂單占比37.8%,集裝箱船訂單占比30.1%。
“本輪市場複蘇的節奏是輪動發展,後兩(liang) 年引領市場需求的很可能是散貨船和油船。”譚乃芬認為(wei) “十四五”時期的全球新造船市場將呈現均衡發展態勢。考慮到細分船型可能的市場波動,預計中國船舶工業(ye) 年承接新造船訂單額在4500萬(wan) ~5000萬(wan) 載重噸,全球市場份額總體(ti) 維持在40%以上。故此,船舶用鋼需求將保持較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