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05-27 00:00:00
全球商務機製造商都把實現銷售增長的希望放在中國不斷壯大的超級豪富階層身上。
歐洲和北美的成熟市場去年暴跌後目前仍然低迷,而中國市場卻正在快速發展。舉例來說,自今年初以來,法國達索飛機製造公司(Dassault Aviation SA)獵鷹噴氣式商務客機(Falcon)一半的新訂單都來自中國。
上周,日內瓦召開了一年一度的歐洲公務航空會展(European Business Aviation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達索的獵鷹噴氣機部門負責人羅森瓦隆(John Rosenvallon)在會展上說,中國已成為我們公司很重要的一塊業務。
商務機製造商之所以喜歡中國市場,是因為它基本上還未被開發。幾乎所有新訂單都來自以前從未擁有過飛機的客戶,這一點和美國不同,美國市場上約三分之二的新訂單來自回頭客。另外,還有一點和西方國家的客戶不同,中國買家總是直奔高端市場,買的都是標價超過5,000萬美元的飛機。
波音公司(Boeing Co.)中國和韓國商務機銷售負責人李兵說,在美國商務航空市場,人們往往會先買小飛機,然後慢慢向大飛機過渡,比如先買塞斯納(Cessna),再買豪客比奇(Hawker Beechcraft)和灣流(Gulfstream),最後才會買波音商務機。過去四年,波音公司已向中國買家售出了八架商務機,並打算保持自己在中國大型商務機市場50%的市場份額。
此外,總部位於法國圖盧茲的空中客車公司(Airbus)期望繼續向中國客戶每年出售五架企業版商務飛機。這些頂級飛機的售價一般均超過6,500萬美元。
空中客車是歐洲航空防務航天公司(European Aeronautic Defence & Space Co.)旗下的子公司,過去八年已向中國內地、香港和澳門售出了25架企業版商務飛機。空中客車和波音均提供專為中國客戶量身打造的機艙設計,包括帶有圓轉盤的餐桌,可供旅客在用餐時各取所需,還可用來打麻將。
達索飛機製造公司首席執行長艾德斯坦納(Charles Edelstenne)說,中國市場長期增長潛力巨大。
中國富豪並不羞於炫富,中國也是為數不多的一個飛機製造商可公開鼓吹其奢華產品的市場。艾德斯坦納說,能花數千萬美元購買商務機的中國買家一般都是企業家,他們常常是房地產老板或礦商,多用現金支付。
目前,在中國登記注冊的商務機不過130多架,與美國1.5萬架相比微不足道,而美國人口僅為中國人口的四分之一。
中國政府正艱難應對大量湧入的外國飛機製造商注冊申請。業內專家說,中國大型國有企業眼下都在包租而非購買飛機,但他們開始傾向於買斷所有權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目前在中國市場的領先者是通用動力公司(General Dynamics Corp)旗下的灣流航空公司(Gulfstream)。它占有大中華區市場接近40%的份額,銷售的飛機超過58架,其中有一半在香港。灣流公司宣傳部負責人米勒(Jeff Miller)說,10年前私人飛機市場在中國幾乎不存在,但如果在建立適當的基礎設施以提供高質量售後服務之前就開始大舉推動銷售,可能會是個錯誤。
中國政府最新的十二五經濟規劃重點提到了要大力發展私人飛機業,指出要放寬飛行限製並新建大量機場。
豪客比奇公司(Hawker Beechcraft Corp.)首席執行長波斯特爾(Bill Boisture)說,目前的要務是軍隊放鬆對低空領域的管製。豪客比奇是美國領先的公務機製造商之一。
他說,放鬆管製和擴建機場應自然會刺激對飛機的需求大幅上升,迄今為止銷售量一直較低,但5到10年後,我們會看到一個能夠增長的市場,中國會成為該行業的引擎之一。
各大公務機製造商說,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還必須包括發展固定基地運營者(主要是擁有維護服務和機組設施的航空加油站,以及為高端乘客服務的設施),這將需要私人飛機行業在財政和運營方麵的參與。隨著中國普通航空設施的發展,預計中國公司會在較偏遠地區建立製造設施,增加公務機乘客流量並創造對設施的更多需求。
瑞士豪華包機和航空服務公司VistaJet Holding SA首席執行長弗洛爾(Thomas Flohr)說,公司正在考慮單獨進駐中國市場,不是與當地公司合作就是通過特許經營協議的方式。
與其他業內對手一樣,VistaJet知道,進入中國必然會是一條曲折的學習之路,因為中國基本是從零開始發展整個產業。弗洛爾說,他正在慢慢試探這個潛在市場,以了解中國消費者對飛機類型的需求,並找到組建銷售團隊的方法。
他說,一旦這些元素都定下來,我們就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