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01-21 00:00:00
近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中國已取消有關風電項目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的規定。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首席研究員薑謙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其實在2009年10月底的中美商貿聯委會會議上,中美雙方已經就開放中國風能設備市場達成了共識,中方在會議上表示同意考慮取消風電設備特許權投標的國產化要求,而此次能源局官員的正式確認,也是在意料之中。
2003年發改委開始推進“風電特許權”項目;2005年正式要求特許權項目設備國產化率為70%。這項措施對於國內風電設備產業的巨大推動作用彰顯無疑。截止2008年,我國風電設備市場累計份額中,中國內資與合資企業產品占61.8%。外資企業產品占38.2%。
薑謙認為,隨著我國風電設備特許權的取消,短期來講肯定會對國內風電企業造成巨大的影響,特別是對缺乏技術創新、產品相對落後的企業來講,特許權的取消意味著它們將直接麵對外資風電巨頭的衝擊。因此,風電設備特許權正式取消在市場層麵引起爭論,也是在所難免。
但從長遠來看,風電設備特許權取消未嚐不是一件好事。首先,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指出,關於風電設備產業的政策導向也將提高行業進入門檻,將禁止落後技術產品和非準入企業產品進入市場的工作任務放在顯要位置。此次風電設備特許權的取消,將使得落後企業進入市場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客觀上對國內風電設備產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是一大促進。
然而,薑謙同時指出,以上利好或許並非是最重要的,風電設備特許權正式取消,最大的意義應該在於,它預示著國內風電設備產業一個時代的終結,以及另外一個發展新時代的到來。被終結的時代,當然是依靠政策的傾向和扶持起步的階段;而即將迎來的時代,則是羽翼豐滿之後的展翅翱翔的階段。從這一層麵來講,市場或許反而應該為風電設備特許權的正式取消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