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進入华体汇体育登陆[請登錄][免費注冊(ce) ] 我的辦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 資訊

全國100多個城市提出建設新能源基地

時間:2009-11-20 00:00:00

  今年9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提出,中國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前不久,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向首都科技界發表題為《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講話,強調要高度重視和發展新能源產業等新興戰略性產業。
      
        然而,也是在前不久,多晶矽、風電設備和鋼鐵、水泥等產能過剩的傳統產業一起,出現在國務院的調控“黑名單”中。這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
      
        人們在關注:在化石能源逐漸枯竭、環境代價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中國新能源產業如何走上健康有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新能源麵臨著怎樣的發展前景和瓶頸製約?
      
        過剩的是設備產能,並不是新能源
      
        新能源又稱非常規能源,包括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我國有關部門把新能源界定為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核能等新的能源,以及對傳統的能源進行技術變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比如對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車用新型燃料等。
      
        最近幾年,特別是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實施以來,我國的新能源產業取得較快發展。
      
        渤海之濱,山東東營,中凱風電設備製造有限公司2008年5月在這裏建廠投產,當年年底產值8700萬元、利潤1700萬元,今年底產值將達5億元、利潤將達6000萬元。“當初真沒有想到發展這麽快。”中凱公司董事長、東營市新能源協會會長王金源說,“明年10億產值、1個億利潤沒有問題,訂單已經接到明年了。”
      
        王金源更沒有想到國內風電設備產能擴張速度如此驚人。
      
        近年來,我國風電產業快速發展,風力發電裝機容量連續4年翻番。與此同時,出現了風電設備投資一哄而上、重複引進和重複建設現象。目前,我國風電機組整機製造企業超過80家,2010年我國風電裝備產能將超過2000萬千瓦,而每年風電裝機規模隻有1000萬千瓦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這80家企業指的是整機製造企業,還不包括風力發電設備的葉片、變速箱、塔架等零部件生產企業。
      
        光伏產業的基礎材料多晶矽,也出現了類似情況。2008年我國多晶矽產能2萬噸,產量4000噸左右,在建產能高達約8萬噸,產能明顯過剩。另外,多晶矽屬於高耗能產品,我國光伏發電市場發展緩慢,國內生產的太陽能電池98%用於出口,相當於大量輸出國內緊缺的能源。
      
        9月26日,國務院發出《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抑製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幹意見的通知》,多晶矽和風電設備被列入應“調控和引導”的行業。這一通知明確:新建多晶矽項目規模必須大於3000噸/年,到2011年前淘汰綜合電耗大於200千瓦時/千克的多晶矽產能;原則上不再核準或備案建設新的風電設備整機製造廠。
      
        怎樣看待這個問題?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強調,這樣的調整有利於行業長遠健康發展。不過,要注意別把多晶矽和風電設備等同於新能源,部分設備產能過剩,並不是新能源過剩。
      
        此外,專家認為,多晶矽和風電設備製造存在的是“潛在的產能過剩”,不少企業準備進入或剛剛進入,還沒有真正形成產能。對待“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新能源產業,既不能“捧殺”,也不能“棒殺”。
      
        目前,無論裝機容量還是實際發電量,新能源所占的比例還相當小。就拿發展最快的風電來說,雖然目前全國風電裝機容量已居世界第四位,風電裝機達到1600萬千瓦,但在全國8億多千瓦總裝機量中隻占不到2%;我國風力發電量隻占總發電量0.4%左右,而丹麥風力發電量占總發電量25%,西班牙占11%。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高級工程師孟憲淦認為,“這樣一個數字,不可能過熱!”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指出,國務院通知中並沒有說新能源過剩了,並沒有限製高水平建設,限製的是低水平重複建設。比如,綜合電耗220千瓦時/千克的多晶矽產能不批了,但電耗150千瓦時/千克的項目還是支持的。
      
        左腳邁出去,右腳要及時跟上來
      
        普遍認為,我國新能源資源豐富、潛力巨大,發展新能源可以收到“一石三鳥”的效果:一是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擴大內需、拉動投資、增加就業;二是應對氣候變化,調整能源結構,推動能源可持續發展;三是搶占未來經濟發展的製高點,提升中國能源的國際競爭力。
      
        新能源前景看好,怎樣才能實現又好又快地發展?
      
        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在研發、推廣新能源的時候,要注意協調性。就像一個人走路一樣,當你左腳邁出去,右腳還沒有跟上來時,不能說左腳邁得太遠,關鍵是右腳要跟上。
      
        解決好電網製約難題,是新能源“右腳”能否邁出去的關鍵因素之一。目前,電網瓶頸成為新能源發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我國的風資源集中西北、華北和東北這“三北”地區,很多地方經濟不發達,處於主幹電網的末端。另外,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大,具有間歇性、隨機性的特點,不具備傳統水電、火電的可控性、穩定性,因此在接入現行電網時遇到了不少困難。在內蒙古、甘肅局部地區,由於不能及時上網發電,出現了風機建成後“曬太陽”的現象。
      
        對此,有關部門和單位正在努力加快電網建設速度、提高電網覆蓋麵、發展智能電網及儲能技術,為新能源大規模並網創造條件。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說,“雖然現在做了一些研究,但政策上、技術上都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製約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的另一個原因是價格偏高。目前,風力發電電價約為一度電五六毛錢,太陽能發電電價約為一度電1元多,雖然已經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但和水電、火電比起來價格仍然要貴不少,在與傳統能源的競爭中處於劣勢。
      
        “靠市場自己發展時間會很長,需要政府推動、政策支持,還要做很多研究和探討工作。”史立山說。目前我國已建立了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製度,收取一度電2厘錢的電價附加,扶持可再生能源發展,一年大約征收40億元。要促進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未來大規模發展,這筆資金還遠遠不夠。史立山等專家建議,可以考慮征收能源稅、碳稅,專項用於補貼新能源研發;此外,要加強科研,通過科技的不斷進步來降低新能源的成本,形成規模化、產業化。
      
        保定英利集團首席戰略官馬學祿則認為,新能源的價格在逐漸下降,而目前化石能源的環境資源成本是沒有完全算在其價格裏麵的,“如果充分考慮到環境資源成本,二者的價格對比情況會發生重大變化。”
      
        新能源產業發展不能走老路,要研發、擁有核心技術
      
        “誰掌握可再生能源誰領導21世紀。”今年2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會發表上任後首次演講,呼籲加強對清潔能源的投資,並重申將在3年內使美國的可再生能源產量翻一番。奧巴馬政府把綠色能源作為“美國複興和再投資計劃”的重要內容,將投入上千億美元支持新能源技術的研發和推廣。
      
        麵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環境問題的挑戰,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把開發新能源等清潔能源、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和溫室氣體排放放在重要戰略地位,紛紛提出了新能源發展藍圖及目標。中東的石油生產大國,也開始發展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
      
        李俊峰說,發展新能源等清潔能源,中國是世界上最積極的國家之一。目前,我國正在修訂《可再生能源法》,編製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推進這一新興戰略性產業加快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太陽能發電、風電、核電裝機目標將比2007年提出的規劃目標成倍增長。
      
        當前,全國許多省區市都出現新能源發展熱潮,100多個城市提出建設新能源基地。然而,我們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的同時,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新能源還遠沒有到“唱主角”的時候。回顧世界能源發展的曆史,每一次能源轉型,都要經曆艱巨、長期的發展過程。盡管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能源是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之一,但世界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將長期存在,未來數十年新能源都難以占據主流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國內很多新能源企業在走老路,沒有核心競爭力,隻是拚成本、拚價格。“沒有核心競爭力是做不長的,和貼牌做耐克鞋沒有什麽區別。”廣東高空風能技術公司董事長張建軍說。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投融資委員會負責人李峰認為,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關鍵是要走自己的路,突破核心技術,培養國際競爭力。
      
        他舉例說,風力發電機有永磁直驅等不同技術路線,歐洲不做直驅,主要原因是缺稀土材料,而中國有豐富的稀土資源,利用稀土材料開發永磁直驅技術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就不必照搬歐洲的技術。
      
        專家提醒說,對傳統能源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不可忽視,這也屬於新能源的範疇。中國富煤、少油、貧氣,一次能源中69%靠煤,發電量的80%以上來自火電。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都很難改變,解決能源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清潔高效利用好煤。如果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等技術取得突破,前景將非常廣闊,對解決我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意義重大。

||客服中心|||| |

地址:北京市東(dong) 城區建國門內(nei) 大街18號(恒基中心)辦公樓2座8層 郵編:100005

電話總機:010-58280809 傳(chuan) 真:010-58280810,010-58280820 會(hui) 員服務郵箱:member@anexpatinsingapore.com
會(hui) 員服務熱線: 010-58280888,010-58280836(工作日上午8:00-12:00 下午13:30-17:00)

Copyright © CCCME 华体汇体育登陆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將在文章轉載後一個(ge) 月內(nei) 支付原創作者稿酬。請未及時領取稿酬的作者及時聯係信息部,如超過6個(ge) 月未領取者,將被視為(wei) 自動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