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11-16 00:00:00
相比傳統的化石能源,新能源目前所占的比重仍偏低,但發展勢頭迅猛,前景不可估量。在資本市場上,凡沾上“新能源”概念的股票,往往會成為投資界的寵兒。毫無疑問,中國的新能源產業化已經起步,在未來的“新立國之本”中,新能源將占據重要的地位。
而放眼全球,在新能源技術和運用領域,中國和發達國家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從市場應用空間上分析,中國更是具有領先其他國家的無窮潛力。
在光伏領域,目前中國是光伏電池生產第一大國,誕生了一大批如無錫尚德、天威英利等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中國在製造領域的比較優勢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今年以來,政策“暖風”頻吹,補貼措施紛紛出台,各地建設光伏電站的熱情此起彼伏,一旦發電能力上了規模,與國內產能達到某種平衡,中國的光伏產業將步入良性發展的“快車道”。
與光伏相比,風力發電更為成熟,主要是國家出台了價格補貼措施,風力發電能夠順利並網,所以裝機容量呈加速度發展,目前我國的風電主要集中在新疆、內蒙和廣東。影響風電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二,一是季節性因素,枯風季節風機發電能力減弱,對智能電網的配套建設提出了新要求;二是風機製造領域出現產能過剩,誰都看好這塊“蛋糕”,各路資金蜂擁而來,每個人的理性行為,結果演繹出了集體不理性。
生物質能在中國最具推廣價值,因為中國有廣袤的土地,莊稼收割後遺留的秸稈,可以發電,生產出“清潔能源”。在各地紛紛關停小火電之後,秸稈電廠是最好的替代。此外,玉米、高粱、麻風樹等,可以提煉生物柴油,體量龐大的央企“先下手為強”,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中糧紛紛啟動了示範項目。
此外,地熱能、核能、氫能、海洋能也被認為是新能源而潛力無窮,在此不一一論述。
推廣新能源的關鍵在於“成本”二字。新能源產業運營成本高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主要是由於規模化程度不夠,市場體係尚未成型,前期投入成本高,風險大。所以,中國新能源的未來成長,特別有賴於政府這隻“有形之手”的攙扶,包括稅收扶持、金融支持、價格支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