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4-16 00:00:00
中國人民銀行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當月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1.89萬億元,同比多增1.61萬億元,繼1月和2月人民幣新增貸款後再創新高。一季度人民幣新增貸款已達4.58萬億元,超過往年全年新增貸款金額,為曆年所罕見。
一季度通常是銀行的放貸高峰期。根據往年數據,一季度新增信貸往往會占到全年新增貸款金額的60%以上。如果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5萬億元的目標來估算,目前新增信貸已完成全年信貸指標的90%以上。
對於一季度新增貸款大幅飆升,德意誌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投資策略師馬駿表示,這樣的增速肯定不可持續。
馬駿分析說,首先,如果信貸規模按照第一季度每月平均增長1.3萬億的水平延續到年底,中國的信貸規模將比去年增加57%,M2增長高達40%,這會帶來嚴重的通貨膨脹。以往的統計表明,貨幣投放擴張12個月至18個月後,通貨膨脹效應才會顯現,但那個時候再控製就已經來不及了。
其次,根據對一些企業的調查,這些貸款並沒有都進入國家鼓勵的投資方向,一部分進入了股市,一部分通過假按揭成了開發商的資金,還有一部分企業用來轉貸給了別的企業賺取利差,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風險,可能會造成銀行不良貸款的上升。
馬駿表示,如果一二季度把信貸額度都用光了,到了下半年信貸猛然減速,信貸大起大落,會加劇經濟的波動。他建議政府對銀行采取窗口指導政策,控製信貸發放的節奏,為下半年的經濟發展留出政策餘地。
中金公司預計,如果按目前的速度持續下去,年內全麵的新增貸款將可能突破8萬億元,遠遠超出此前的計劃數額。
事實上,剛進入二季度,公開市場操作就露出“調頭”跡象。央行本周穴4月6日至4月9日雪在公開市場回籠資金量達到2550億元,較上周猛增近60%,創下近一年的單周資金回籠最高紀錄。
有分析師表示,央行4月份加大資金回籠力度與一季度信貸狂飆有緊密聯係,平抑過快信貸增長或為央行頻頻進行正回購操作的政策目的。雖然近期央行舉措僅僅停留在資金調節層麵,未涉足信貸,但其資金回籠舉措已使得央行信貸調控將至的市場預期升溫。
在信貸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信貸結構出現向好趨勢。一季度,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貸款增加4.16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48萬億元。和前幾個月相比,3月份票據融資占比有所下降。
根據央行數據測算,3月份票據融資占比約為22%,該數字雖然仍遠遠高出正常年份5%左右的比重,但相比1月份和2月份的38%和47%來說,已是明顯降低。分析人士認為,票據融資占比的減少,說明銀行資金正逐步進入到實體經濟。
央行數據還顯示,一季度外匯儲備增速放緩。截至3月末,我國國家外匯儲備餘額為19537億美元,同比增長16.14%。一季度國家外匯儲備增加77 億美元,同比少增1462億美元。其中1、2月份外匯儲備減少,3月份外匯儲備增加。1月末和2月末外匯儲備餘額分別為19135億美元和19121億美元。
3月份外匯儲備增加417億美元,同比多增67億美元。
中國社科院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指出:“一季度我國外匯儲備中非美元資產價值隨匯率劇烈波動發生變化,是造成外匯儲備變動的一個主要原因。”外匯儲備增長放緩的另一個原因在在於外需疲弱造成貿易順差在一季度明顯收窄。數據顯示前三個月我國出口跌幅分別達到17.5%、25.7%和17.1%。此外,資本項目下資本流動的變化也是造成外儲增長放緩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