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4-14 00:00:00
使用價格招標方式正回購國債就意味著減息嗎?4月8日,當央行分別以0.9%和0.96%正回購800億元28天和800億元91天國債之時,市場對央行會進一步減息的預期又出現了。但這次,市場好像看錯了方向。
顯然,央行以價格招標方式回收貨幣,除了測試市場對某一利率的接受程度以外,最重要的作用無非是:向市場表明央行對利率水平的態度。
那麽,此次價格招標央行向市場傳達的是怎樣信息?在筆者看來,央行認為市場利率過低了,而不是過高了。他希望通過價格招標引導市場走高而非走低。並且這樣的做法曆史上曾經多次發生。此次價格招標之前,銀行間債市的平均回購利率,一直徘徊在0.82%附近,而當央行以遠高於市場的利率正回購國債之後,市場回購利率開始上行,當天微漲1.3個基點(一個基點是萬分之一)。所以我們說,市場錯判了方向。尤其是在國債(包括地方政府債券)正在發行大量發行之時,貨幣市場利率過低會導致國債發行利率過低,從而給持有者、尤其是金融機構帶來較大的利率風險;貨幣市場利率過高會加大財政的發債成本,這也不是央行願意看到的結果。所以,此時央行有責任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引導市場利率走向他們認為適中的高度。
另外,貨幣市場利率過低,說明市場資金充裕。在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主旨之下,央行為避免市場誤會,不敢大張旗鼓地回籠貨幣以拉高利率,進而采用適度回籠貨幣並引導利率上行。
除了市場對央行意圖的錯判之外,目前情況下減息沒有意義。為了說明這樣的判斷,我們需要對減息的目的一一分析。
首先,減息為了抑製通縮,但有用嗎?眾所周知,目前中國之所以出現一些通貨緊縮的跡象,主要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引起的。如果采用人民幣利率下調予以對應,那基本上屬於“人家生病我們吃藥”,無濟於事。
其次,目前美、英、日在拚命為本國貨幣注水,盡管G20峰會在公報中聲稱,“將動用包括非常規工具在內的所有貨幣政策工具以穩定物價”,但最近大宗商品價格依然在起落不定中緩緩上漲,甚至已經顯露出一些極為重要的變化30多年來,商品價格走勢和美元走勢一直保持的負相關關係正在被打破。所以,未來中國是防通縮還是防通脹,至少需要觀察,而現在進一步改變利率會使中國貨幣政策變得被動。
第三,減息可以進一步刺激投資。但我們看到,前三個月貸款增速驚人,這說明,市場並不認為貸款價格過高。當然,可能會有另一種解釋:認為銀行預期未來減息,盡可能把貸款投放在減息之前。但企業也不傻,如果大家都能看到利率未來的走低趨勢,憑什麽現在要拿價格貴的貸款?
第四,減息可以刺激消費,尤其是刺激房地產消費。但是,現在房地產消費貸款利率在貸款基準利率基礎上被打了7折,難道還不夠便宜?
第五,減息可以降低發債成本。中國今年確實需要大量發行債券,但如果通過減息把銀行資金逼出來去購買債券,那利率風險會被擴散到全社會。過低的利率和債券上市後跌破麵值的情況,會嚴重傷害債券投資者的信心。
第六,減息可以引導人民幣貶值。目前看,這並非中央政府希望看到的。
因為當下的出口受阻,主要是國際需求大幅減少而並非價格太高所致。因此,商品再便宜人家沒錢還是買不成,那為什麽要人民幣貶值哪?
第七,減息可以體現央行堅持寬鬆貨幣的姿態。如果是為了這件事而減息,有可能,也有必要。但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可能比減息更好。所以,總體評價的結果是:減息意義不大。至少,目前宏觀經濟數據的先行指標已經顯示出向好跡象,如果可以持續,就基本沒有減息的必要。
減息意義不大,那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否有意義?
這要看國際收支賬戶順差(貿易順差和投資順差)的變化情況。可以肯定,如果通過外匯占款所投放的基礎貨幣沒有減少,那進一步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性就不大。盡管我們尚且看不到順差狀況,但從貨幣市場利率不斷走低的情況看,市場資金沒有萎縮跡象。
所以,現在做出進一步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決定,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