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2-19 00:00:00
從權威渠道獲得訊息,中國組織的赴歐洲采購團,已經確定將於本月24日出發,訪問德國、瑞士、西班牙、英國四國。
采購團將赴歐中國總理溫家寶2月初在歐洲訪問時宣布,將派出采購團赴歐采購,擴大自歐盟的進口。2月16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宣布,商務部正在積極會同有關行業協會和企業安排相關工作。
據相關官員透露,商務部對本次采購相當重視,部長陳德銘可能親自率團出訪。
由於時間緊張,因此目前商務部、相關商會以及各駐外經商處都還在進行最後的準備工作,日程細節仍有部分未確定。下周二,采購團將從北京起飛,前往德國,延續溫家寶的“信心之旅”。
采購規模可能超預期
此前有媒體表示,本次采購規模達150億人民幣。
“這個數字是不準確的,”一位相關官員表示,“這是上一次溫家寶總理出訪歐洲時,所簽署的一些協議和合同。”
溫家寶1月28日訪問德國,簽署價值幾十億元的經濟合作協議,1月29日在歐盟總部,簽署7800萬美元協議,在西班牙和英國也簽署了多個合作協議。
姚堅表示,采購產品的種類和規模將由企業自行決定,政府主要是搭建平台。據初步了解,采購清單中既包括一些技術和設備,也包括上述歐洲國家關心的重點商品和服務。
據了解,溫家寶回國之後,商務部立刻組織下屬商會、協會安排近期有采購意向的企業報名。另一方麵,上述幾國也給中方提出了一些具體要求,比如希望中國增加采購的商品。
經過半個月的準備,最後確定的采購團來自不同企業的人數將超過100人。
其中大多數企業由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負責組織協調,采購範圍可能涉及汽車、航空、電信,以及一些製造業設備和技術,以及環保產品。
最後統計的清單,其總采購額,可能將遠遠超過媒體此前報道的150億人民幣。
但是官員皆拒絕證實此事。“最重要的還是企業自己的意願,我們現在也不太清楚中方的企業和歐洲的企業他們具體的意向到了什麽程度。”一位官員表示。但是他說,鑒於中歐在高科技方麵合作較多,在技術和設備方麵都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一位接近采購團的人士表示,本次在航空、電信方麵,可能會有金額比較大的合同。
姚堅此前表示,目前歐盟是中國最重要的技術進口來源地。據商務部服務貿易司統計,2008年上半年,中國與歐盟簽訂技術引進合同1349份,合同金額46.1億美元,同比增長18.6%,占技術引進合同總金額的36.6%,如果按照國別單列,前10位中有6位是歐盟成員國,德國位列第四,英國第九。
歐洲有望進一步放鬆對華出口限製
“本次采購的宣示意義,甚至可能大於其實際意義。”商務部研究院歐洲部主任李鋼表示。
李鋼說,中歐目前雙方順差比較大,而且歐洲也陷入經濟衰退的陰影中,此時中國派出采購團,可以表明中國開放市場、不采取貿易保護主義的決心,某種程度上,也是對美國“隻買美國貨”傾向的一種回應。
據中國海關統計,2009年1月,中國對歐盟的出口下降17.4%,進口下降21.5%,順差為117億美元,為中國同期總順差的30%。
而在本次列入采購行程的四國對中國出口也都出現下滑,其中英國最為猛烈,對中國出口單月下降41.1%。一些機構皆對英國經濟今年表現非常悲觀,認為其經濟下滑可能超過3%。
四國中出口行業和實體經濟最強的德國2009年也不樂觀,德國機械設備製造商協會發布數據稱,2008年12月,德國機械製造業訂單同比下滑了40%,其中國外訂單下滑41%。
西班牙政府年初公布的官方預測認為,2009年西班牙GDP下降1.6%,投資下降9.3%,失業率將高達15.9%。
“在金融危機影響下,歐洲國家有可能進一步鼓勵對中國的高新技術出口,取消之前的限製。”李鋼說。
在溫家寶訪問歐洲期間,中德簽署了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向中方轉讓部分磁懸浮列車技術的合同。
這是中國近年來首次向歐洲專程派出如此規模和級別的采購團。此前在2006年、2007年、2008年,為了改善中美之間的貿易平衡,中國連續三年向美國派出商務部副部長率領的采購團,采購金額分別為162億、326億美元和13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