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2-16 00:00:00
全球範圍金融危機的到來,首當其衝的就是金融界,緊接著就是製造業。作為製造業中的“大戶”,汽車產業麵臨的壓力是不言而喻的,而它更關係到鋼鐵、冶金、橡膠、機械、電子、塑料、合成材料、電子等對國民經濟影響重大的產業和領域。由此,一些汽車產業內的人士紛紛表示,欲救製造業,必須先救汽車產業。
從美國的情況來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汽車大國和最巨大的汽車市場,美國有通用和福特兩大巨頭,不過即便在經濟危機之前,他們也受到了日係汽車廠商的強烈衝擊。麵對經濟危機,福特在出售旗下的阿斯頓?馬丁、捷豹、路虎之後,又將沃爾沃待價而沽,通用則是望穿秋水,期待政府援手。受到他們影響的,更是波及汽車原材料、零部件供應商、整個製造業市場乃至全球的石油市場。國際原油價格從150美元一桶跌到如今的40多美元一桶,應該說通用和福特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從20世紀90年代到如今,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的“製造工廠”,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本身便彌足廣闊的國內市場,令世界各個汽車廠商無不傾心,並采用各種手段投資落戶,而中國的汽車產品更是借助這大好機會涉足發達國家和地區市場。然而,2008年,中國汽車產業遭遇嚴冬,國內諸多合資和自營汽車廠商中,隻有屈指可數的幾家完成了當年的產銷計劃目標。
最近一段時間,比特網記者從一些投資界人士處聽到這樣一種言論,他們認為房地產的低迷,使得很多民營資本撤出了這一領域,而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有可能進入汽車產業。他們認為,汽車行業是資金密集型的行業,至於技術,發展了上百年,早已沒有什麽技術秘密可言,汽車需要的任何一個配件國內統統都能生產。
他們還認為,要拯救汽車產業,就需要大量的資本,政府應該降低門檻,允許民營資本進入;此外,他們還認為,民營資本大規模進入汽車業,將會極大地拉低汽車零售價格,使得國內汽車價格迅速與國際接軌,而國內的消費者將會以低廉的價格買到國際一流水平的汽車。
這話聽起來就有些“山寨汽車業”的味道了,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民營資本能隨意進入汽車產業嗎?對於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山寨打官軍”現象(即山寨產品衝擊正規產品市場),政府難道會坐視這一幕在汽車產業上演?
答案顯然是不會。一直以來,中國的汽車產業能取得目前這樣巨大的發展,與國家的大力支持是離不開的。目前,中國的汽車產業在所有發展中國家中進行比較,都是卓爾不凡的,也是被其他很多發展中國家所豔羨,這就充分證明中國政府既往的對於汽車產業的政策和方針是絕對正確的,也證明了政府能夠在經濟危機侵襲之下,給中國汽車產業點燃濟世明燈,並繼續推動整個中國汽車產業的升級和發展。
最後套用一句老話,經濟危機是風險也是機遇,對於淘汰那些落後的管理和生產模式,促進先進的管理和生產模式的企業乃至產業,也是具有一定積極意義的。剛剛“上路”的中國的汽車產業,必須切實結合市場實際,在政府的正確引導之下,完成產業的升級和部署,盡早走出迷霧,走向新一輪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