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08-19 00:00:00
“這些年來,我從南跑到北,從東跑到西,就是為了尋找一個好的殼資源。”安徽聯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聯華實業”)副總經理周本山表示它們雖是民營企業,有航空情結,希望投資並參與航空公司運作,但多年來不得其門而入。
3年前,民航局曾下發一紙通知,要求到2010年暫停受理新設立航空公司的申請,如今該“禁令”大限將至,這讓周本山看到了希望。但是,他能如願以償嗎?
就民航局將重新放開新設立航空公司審批的傳聞,民航局運輸司司長王榮華表示,新成立航空公司的申請通道一直未完全堵死,一些符合特殊政策的航空公司也有受理並獲批,但民航局方麵不想太快放行,已經在審批中有意提高門檻,不鼓勵太多企業進入航空業。
民資困惑
“我們有資本實力,但沒民航運營資質,因此隻能"借殼",尋求與航空公司之間的合作。”周本山強調,他們真想做航空,而且希望在安徽當地做,以合肥機場為運營基地。聯華實業成立於上世紀80年代初,注冊資金1億元,以經營鐵礦粉起家,後涉足采礦、建築、房地產等多個領域。
聯華實業曾與奧凱航空合作,在合肥成立聯華航空管理有限公司,並由聯華實業出資,奧凱出民航資質和申請航權、航班時刻,於2006年引進一架波音B737-500飛機命名為“安徽聯華號”,138座,執飛天津?合肥?昆明航線。但好景不長,3年多後奧凱易主,控股股東換為天津大田,合作未能再繼續下去。聯華航空管理有限公司於2009年年底注銷,飛機也由奧凱航空另作安排。
此後,聯華實業又與中航工業集團洽談,欲與其下屬的幸福航空成立合資公司,但至今未有實質性突破。他們還曾與通用航空公司飛龍專業航空公司談過,但後者隻能以哈爾濱為基地,經營短途航線,也隻好作罷。
聯華實業如今還在尋找殼資源。“不論新成立合資公司,還是對方在合肥設分公司我們參股,都行。”周本山說。他對安徽民航業前景很有信心,認為合肥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在2005年時還不足100萬人次,今年已經超過400萬人次,增速迅猛。
一位熟知安徽市場的民營航空公司中層也認為,安徽航空公司和航線太少,導致很多當地人不得不去南京、上海搭乘飛機,“一方麵是市場需求多、行情好,另一方麵因為有春秋和吉祥航空的榜樣力量,刺激民營資本進入這個行業。”
審批“大限”
周本山尋找殼資源的同時,也考慮申請成立合肥航空公司。而就在本月6日,寧夏也傳出籌建寧夏貨運航空公司等項目的消息,據寧夏商務廳介紹,寧夏貨運航空公司意向由陝西國際貨運有限公司、陝西捷迅有限責任公司等5家公司投資,在寧夏注冊成立。
他們的冀望與民航局2007年的一紙通知即將到期有關。2007年7月4日民航局下發通知,要求調控航班總量、航空運輸市場準入和運力增長,包括“從現在起到2010年暫停受理新設立航空公司的申請。對已批準籌建的公司,在籌建期內未完成籌建工作且無實質性進展的,撤銷籌建資格;對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投入了較多人力、財力,且基本符合民航局要求的,原則上從2008年起陸續許可籌建,但每年不超過3家”。
對此,民航局一位內部人士透露,當時作出這一規定,主要是因為此前鼓勵民營航空組建,隨後發展太快,一下子出現了四五十家航空公司,帶來很多問題和衝突,比如空域資源、航班時刻緊張、互相挖角飛行員等。此外,一些新成立的航空公司做得也不好,如東星最終停航,奧凱股東出現內部矛盾,社會上批評的聲音也很多,因此局方決定從嚴管製,收緊新設立航空公司的審批。
不過,王榮華表示事實上當時說暫停受理新設立航空公司的申請時,民航局手上還有已經受理但未批準的一些航空公司的申請名單,數量約在15家,當時局方計劃是每年審批2~3家,但之後由於一些客觀原因,如地震、奧運,審批速度有所放慢。此外,一些符合特殊政策的新航空公司這幾年也有受理,如幸福航空等,因為對“使用國產飛機、注冊及運營地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籌建申請”,民航局還是比較支持和鼓勵的。
據了解,最近3年分別有友和道通航空有限公司、順豐航空有限公司兩家民營貨運航空公司以及西藏航空有限公司,先後在2007年底、2009年底以及2010年初獲批籌建。
王榮華透露,事實上目前民航局還有一些已受理新建航空公司的申請未審批,大概在10家,民航局會根據具體情況和輕重緩急的不同來審批。同時,審批有意識提高了門檻,如此前規定申請企業成立航空公司的注冊資金至少8000萬元,由於這一標準沒有相關法律依據,現在基本不按照這一標準審批,主要看航空公司的生產工具、飛機數量等,如開航前幾架飛機必須是自有的,以避免一些不想真的辦航空公司隻是想買殼的公司,通過暫時租來的飛機魚目混珠,此外,還會考察公司安全準備,以及在各方麵資源上是否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