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08-19 00:00:00
海航一架配備了RNP APCH導航設備的空客A330飛機,運用衛星定位係統的精確導航技術,在三亞鳳凰機場上空進行了驗證飛行後平穩降落。機坪上,民航局副局長李健親自為每一位從舷梯走下的機組成員戴上花環。“三亞鳳凰機場RNP APCH項目實地驗證的成功試飛具有裏程碑意義。”李健說,“如果很快完成全國的RNP飛行程序設計,取代現有的傳統非精密進近導航程序,那麽中國民航的整體運行安全水平就會上一個新台階。”
有望減少航班延誤
帶來顯著經濟效益
RNP是一種精密導航技術,利用飛機自身機載導航設備和全球定位係統引導飛機起降,是目前航空發達國家競相研究的新課題,是國際民航界公認的未來導航發展的趨勢,也是中國民航大力推進的一項新技術。
李健告訴記者, RNP又分為RNP AR(特殊授權)和RNP APCH(Approach,即進近)。前者適用於高原和山區機場,後者則適用於其他一般機場。RNP APCH技術並不複雜,但非常實用,對機載設備和飛行員操作要求不高。目前,我國70%左右的飛機都具備這種能力。這項新技術能夠有效地提高運行安全性,增大空域容量,提升航空公司經濟效益,減少政府資金投入。
由於RNP技術依靠衛星導航,與傳統導航技術相比,飛機不必過多依賴地麵導航設施即可沿著精準定位的航跡飛行,可在能見度較差的條件下安全起降。這樣一來,就能突破機場目前的運行標準限製,減少天氣原因導致的航班延誤、返航現象,增強機場的航空客貨運輸能力,並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
RNP新技術一旦運用,旅客的飛行安全將更有保障。同時,航班在較差天氣下也能正常起降,使旅客能享受到更好的航空運輸服務。此外,RNP技術還能減少政府對地麵導航台的投入,節省開支。
新技術已在三亞機場顯示威力
三亞鳳凰機場RNP APCH項目實地驗證的成功試飛,標誌著海航將獲得國內首家RNP APCH運行資質。此前,國航、東航曾先後采用RNP APCH技術在綿陽、固原進行過試飛,這些試飛為此次獲得運行批準的實地驗證積累了經驗。
三亞機場在運行上一直存在著困難。由於地形原因,三個導航台中的兩個時常不穩定,26號跑道沒有盲降係統,天氣條件稍差就無法起降。實施RNP項目後,能降低跑道運行的標準。過去,在雲高大於450米的情況下,航班才能使用三亞機場26號跑道著陸,現在這一數據變為200米。因為天氣原因導致延誤的情況在三亞機場將會大大減少。
據海航總飛行師關磊介紹,為更好地開展新航行技術的應用工作,海航先後成立了新航行技術推廣應用領導小組和PBN實施小組。目前,海航幾乎所有的飛機都有滿足RNP APCH技術的機載設備。海航有信心在2?3個月內完成人員的培訓。
屆時,通過民航局批準後,海航將正式投入運行該技術。在此項目之後,海航還將與空客公司合作,啟動空中客車A330飛機的RNP AR拉薩項目。
中國導航技術走在世界前沿
據了解,此次三亞機場RNP APCH項目實地驗證試飛的飛行程序是由空中客車公司(Airbus S.A.S。)下屬的QUOVADIS公司設計的。來自全國各地區管理局、空管局、安技中心、飛行學院的100多名代表觀摩了此次飛行。目前,民航安技中心、飛行學院完全具備自主設計該程序的能力,但由於空客和波音公司在PBN程序設計上更具經驗,此次三亞鳳凰機場的程序設計則由空客公司來完成,目的在於為國內其他機場設計提供樣本。
“PBN飛行程序的實施不僅便於飛行員的飛行,也有利於管製員的指揮。如果把進離場航線進行有效分離,可以減少發生空中交通衝突的安全隱患,還能有效促進機場容量的提升。”民航局空管局副局長張建強說。他告訴記者,在短期內,由於傳統方式和新技術混合使用,可能會給管製員工作帶來困難,但是從長遠來看,肯定是有利於管製員指揮的。目前空管局已經著手對管製員進行飛行程序、管製方式的培訓,以便適應新技術應用的要求。
在導航新技術運用方麵,中南地區走在了全國的前頭。今年廣州和深圳的區域導航(RNAV)相繼實施,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簡稱“南航”)的RNP AR項目也已於2009年投入使用。從國際上來看,由於我國已經具備導航新技術的設計能力,對相關技術人員進行了廣泛培訓,加上政府方麵的全力推進,目前中國導航應用技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水平。
此外,民航局導航新技術(PBN)領導小組決定,2011年1月1日後上報的所有新、改擴建機場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竣工設計的飛行程序都必須具有相應的RNAV或RNP進離場程序,以及RNP APCH進近程序,並逐步為現有機場增加RNP程序。這意味著明年我國將進入導航新技術的快速推廣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