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12-25 00:00:00
昨天(24日)召開的全國中小企業工作座談會議形成共識,將組建以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領銜的,工信部、財政部等16個部門負責人參與的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領導小組。
工信部中小企業司司長王黎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專訪時透露,本月29日後,將正式出台文件。他說,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能是起協調作用,目的是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在這個領導小組中,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任組長,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國務院副秘書長肖亞慶為副組長。領導小組涉及的部門包括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央行、銀監會、稅務總局、證監會、統計局、質檢總局等。
發展中小企業,關鍵是扶持政策。2005年國務院出台了《國務院鼓勵支持非公有製經濟發展的若幹意見》,簡稱 “非公36條”。2009年9月國務院又出台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幹意見》,又稱“29條”。
“非公36條”和“29條”極大地明確了中小企業的政策扶持框架。但是,從具體實施層麵看,操作性欠佳,進度緩慢。主要問題是,我國中小企業涉及到所有產業,尤其是麵對地區性的差異,為政策的具體落實帶來很大的阻力。
長期研究中小企業問題經濟學家、中國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昨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指出,領導小組的成立,是一件非常重大的好事。領導小組的當務之急是確立問責機製。
湯敏說,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都不是地方的產值大戶、稅收大戶,因此要有特別的機製才行。在新成立的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各地也會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和工作機製。
湯敏說,問責機製的設立,就是要定出一年度、三年度、五年度的硬指標,用數量化、精細化的方式來進行績效考核。“有了這些機製的保證,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才能真正地得到改善,29條措施才能得到切實的落實。”湯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