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12-25 00:00:00
2010年中央投資預計新增5885億元,不僅力度未減,且投資規模可能更大。
昨日(12月24日),國新辦召開中央擴內需促經濟增長政策落實檢查新聞發布會。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在會上詳細介紹了1.18萬億中央政策投資的使用和執行情況,他透露,從構成來看,2008年四季度安排了1040億元,2009年安排了4875億元,2010年預計安排5885億元。
對於2010年計劃新增的5885億元中央投資,專家普遍認為,在保證已開工項目建設的基礎上,這部分新增投資將更傾向於保障性住房、消費等民生領域,以及新興戰略產業和節能環保建設。
張少春還透露,今年中央投資總額將超過預算,地方政府的資金配套水平也在穩步上升。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向《每日經濟新聞》透露,目前,地方財政配套率缺口總體已控製在30%~40%之間,這一數字與5月相比,提高了30多個百分點。
今年:中央投資恐超預算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央政府在2008年四季度推出了4萬億元的擴內需投資計劃,其中新增中央投資約1.18萬億元。
張少春表示,2009年預算安排中央政府公共投資9080億元,其中包括新增投資的4875億元。截至11月底已累計下達8626億元,下達進度為95%。根據實際執行結果測算,全年中央投資總額可能會超過預算,主要是由於追加了用於保障性安居工程、節能減排和科技自主創新等方麵支出。
但張少春強調,投資超出預算的部分並不會在今年執行,對今年赤字規模沒有影響。今年中央政府的公共投資從資金來源上分為五個部分,其中中央基建投資從去年四季度起已分四批下達,目前已下達了98.6%,即3676億元;車購稅專項投資860億元已全部下達;中央財政災後恢複重建資金已下達1204億元,下達進度為92.6%;中央財政其他公共投資已下達1515億元,下達進度為95%;中央政府性基金已下達1424億元,下達進度為86.3%。
此外,張少春還稱,至明年底,中央新增1.18萬億元的一攬子計劃不會改變,明年中國還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明年:5885億或力保民生
對於明年安排的新增中央投資5885億元的投向,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的專家普遍認為,在保證已開工項目建設的基礎上,這部分新增中央投資將更傾向於保障性住房、消費等民生領域。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我國經濟下滑風險逐漸在減小,財政隨即出現調整,更多地投到了保障性住房等安居工程和其他民生項目。他預計,2010年中央財政安排的5885億元將更多傾向於民生工程,總體呈現“由硬到軟”的趨勢,即在繼續保持今年已經開建的重點項目和工程按計劃進度施工之外,將更著重放在老百姓最關注的住房問題上麵。
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漢亞進一步指出,改善民生、教育、醫療等,將是明年中央財政投資所傾向的領域。具體來說,就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所強調的堅持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加強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激發消費潛力,以及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除此之外,魯政委指出,國家還可能會增加技術進步和節能減排方麵的投入,並且為穩定外需、刺激出口進一步增長,明年出口退稅會占用中央投資的一大部分支出。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政府預算研究中心主任王雍君建議,有關部門多在物質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之間的投資平衡上下工夫。他表示,鐵路、公路和機場都是典型的基礎設施項目,投資過多,必然會減少可用於教育和醫療等民生服務項目的投資,長遠看可能會妨礙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09年9月30日,第一批至第三批中央投資項目開工率分別為99.96%、96.73%、92.84%;竣工率分別為75.38%、36.35%、4.43%。截至11月10日,第四批中央投資項目開工率為63.15%。
對此,魯政委表示,前三批中央投資下發後,地方財政已經顯得“捉襟見肘”,從今年8月開始,中央各部委等組成多個工作組,分赴各地督促地方配套投資。他認為,地方財力有限的事實無法改變,而且由於我國經濟下滑風險已不大,暫時可不開工的項目有了“壓一下再動工”的可能,因此整體開工率有所降低,這也是政府部門避免通脹過快顯性化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