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進入华体汇体育登陆[請登錄][免費注冊(ce) ] 我的辦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 資訊

走進低碳經濟時代

時間:2009-12-17 00:00:00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在12月18日結束。有人說,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後又一次全球行動,被喻為“拯救人類的最後一次機會”。
        
       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越來越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開展低碳經濟試點,努力控製溫室氣體排放”,這也是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題中之義。
        
       低碳經濟究竟是什麽?它將對中國未來發展產生哪些影響?會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多大變化?中國怎樣走出自己的低碳之路?電力係統的員工們對此也有自己的見解。
      
        中國的碳減排承諾及其實現途徑
      
        中國的減排承諾是一個發展中大國立足本國國情積極承擔國際責任的正確選擇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即將結束。在會議召開前夕,中國政府向世界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45%。政府將把這一目標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並製定了相應的統計、監測、考核辦法。
      
        如何正確認識這一減排承諾?與此前美國宣布的“到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05年基礎上削減17%左右”的總量減排目標不同,中國提出的是一個單位減排目標,那些簡單認為中國的減排目標遠高於美國的看法是不正確的。
      
        美國等發達的成熟經濟體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經濟增長開始趨緩;而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遠沒有達到成熟的程度,隻要政策得當,經濟的高速增長是可以實現的。即使單位GDP排放量大幅降低,高速經濟增長下總排放量仍可能會增加,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數學計算問題。因此,中國的減排承諾是符合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特征的,是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立足本國國情積極承擔國際責任的正確選擇,既表明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也體現了中國政府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信心。
      
        實現減排承諾,政府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隨著減排的深入,節能和減少排放的潛力是越來越小的,單位減排的實現會變得越來越不容易。除了最大限度發揮好節能潛力,提高單位產品的價值含量會顯得越來越重要。降低單位產品的能耗和提高單位產品的價值,兩者看似相同,最終也都會促進單位GDP減排目標的實現,但兩者強調的重點顯然不同,選擇的技術路線自然也不同,因此必須加以正確的區分。
      
        政府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通過宣傳、教育來提高全社會的節能意識,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即使我們的宣傳、教育出奇地成功,每個人都做到了“隨手關燈”,節能減排目標依然無法實現。當然,我們不應否定已有的節能宣傳和教育,但我們一定要靠市場、靠價格、靠經濟手段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
      
        建立市場機製應主要圍繞兩個領域展開:一是加快推進能源價格的市場化改革,使能源價格能夠真實地反映供需關係和稀缺性,並充分考慮開發能源的環境成本,建立各類能源間的合理比價關係;二是在汙染排放治理方麵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完善排汙權交易製度,通過經濟手段降低生產企業在環境方麵的負外部性。如果能源和排汙的價格真正成為資源配置的指針,那些能效低下、汙染嚴重的企業和設備會自行選擇淘汰,政府的減排計劃執行起來會更容易,或者說幹脆就不需要政府在這方麵作出計劃。
      
        在市場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政府要注意加強監管,維護好市場秩序,同時要及時有效地對市場的失靈情況加以糾正、彌補。目前較為迫切的是,政府要利用經濟扶持政策,大力推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應用,通過改變能源供應結構,促進能源消費結構的改變。
      
        政府要積極引導經濟結構向低碳方向發展,逐步提高低碳經濟在總體經濟規模中的比重,不斷鞏固節能減排的經濟基礎,從而確保單位GDP減排的可持續性。
      
        電力行業如何迎接低碳時代
      
        節能減排能為經濟發展節約更多的資源,騰出更大的環境容量
      
        麵對全球控製溫室效應的呼聲,低碳經濟已成為世界發展的趨勢。未來10年,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也將進一步提高。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碳排放總量和對能源的消耗也將會繼續增加。在此情況下,到2020年實現碳排放下降40%~45%的目標難度不小。正如中投證券研究所新能源行業研究員馬蘅所說,此次中國率先作出了減排承諾,體現了中國政府願意以實際行動促進哥本哈根會議順利達成共識,同時也是對西方國家要求中國與發達國家承擔同等減排責任的回應和反擊。
      
        那麽,我國減排重點行業之一的電力行業該如何應對低碳經濟的挑戰呢?首先,在繼續關停小火電機組的基礎上,緊抓大機組的節能減排環節,尋求更適宜的生存模式,迎接低碳時代的到來。電力行業既是優質清潔能源的創造者,又是一次能源消耗大戶和汙染物排放大戶,因而也是國家實施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電力行業當前關鍵是要加大科技攻關,加大技改力度,積極發展綠色煤電技術。例如延伸拓展等離子點火、汽輪機通流改造、鍋爐幹除渣、機組檢測、燃燒優化、變頻節能改造等技術和產品,著力提高能源轉換和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汙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時,進一步加大碳捕捉和封存技術,以減少汙染物的直接排放。
      
        其次,要大力發展可再生清潔能源。發展新能源不僅可以減輕對煤炭、石油的依賴,而且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如國家電監會研究室研究員吳疆所說,以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直接替代化石燃料,不僅能效接近百分之百,而且直接汙染物排放趨近於零。在風電、太陽能發電成本較高,技術相對落後,大規模發展不現實的情況下,可以優先發展水電。根據目前的勘測設計水平,我國有2.47萬億千瓦時水電技術可開發量。如果開發充分,至少每年可以提供10億到13億噸原煤的能源。由此可見,開發水電可以有效改善我國的能源結構。利用好豐富的水能資源,既是我國能源政策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2020年碳排放量下降40%~45%目標的重要舉措。
      
        低碳經濟是科學發展的“試金石”。對一個地區、一個行業、一個單位來說,真正重視並抓好節能減排,就能為經濟發展節約更多的資源和騰出更大的環境容量,為轉變增長方式找到有效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發展就會有持久的後勁。相信有了青山綠水,我們一定能夠掙回更多的金山銀山。
      
        低碳經濟有益於每一個人
      
        應對氣候變化,施舉手之勞便可參與;施舉手之勞便可實現天藍水清
      
        時值歲末,我國提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自主行動目標,中國人對如何走“低碳”之路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發展低碳經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由之路。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2009年發布的《煤炭可持續利用與汙染控製政策》報告中有這樣一組數據:到2008年年底,中國電力裝機容量達到7.92億千瓦,其中煤電6億千瓦。通過上大壓小,中國火力發電提高了平均效率,2008年每千瓦時煤耗已降到349克標準煤,低於美國和德國2005年的水平。報告還舉出一個令人欣慰的數字: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提前一年半完成“十一五”規劃規定的關閉5000萬千瓦小火電的任務。
      
        低碳經濟有益於每一個人。我們在優化煤炭利用能效和潔淨水平的同時,風能、太陽能、水能、核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閃亮登場”。《人民日報》發表的《減碳,中國一直在行動》一文提供了一組數據:“2008年年底我國清潔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已達到了9%,水電裝機容量、核電在建規模、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麵積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累計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風電裝機容量居世界第四位。這是中國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大成果,也是對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積極貢獻。”
      
        應對氣候變化,還講究森林碳匯,就是森林植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有關數據表明:每公頃森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0噸?40噸,釋放氧氣15噸?20噸。
      
        發展低碳經濟,人人有責,人人受益,施舉手之勞便可參與;施舉手之勞便可實現天藍水清。我們何不從節水、節電、節紙做起?我們何不從少產垃圾,多利用舊物做起?我們何不從倡導步行、騎車、多乘公交車少開車等生活方式做起?
      
        將發展低碳經濟進行到底,我們責無旁貸。

||客服中心|||| |

地址:北京市東(dong) 城區建國門內(nei) 大街18號(恒基中心)辦公樓2座8層 郵編:100005

電話總機:010-58280809 傳(chuan) 真:010-58280810,010-58280820 會(hui) 員服務郵箱:member@anexpatinsingapore.com
會(hui) 員服務熱線: 010-58280888,010-58280836(工作日上午8:00-12:00 下午13:30-17:00)

Copyright © CCCME 华体汇体育登陆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將在文章轉載後一個(ge) 月內(nei) 支付原創作者稿酬。請未及時領取稿酬的作者及時聯係信息部,如超過6個(ge) 月未領取者,將被視為(wei) 自動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