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7-13 00:00:00
永久牌自行車、上海牌手表、中華牙膏,在日前上海市商業信息中心發布的“關於上海品牌的調查”報告中,提及率居前三甲。在受訪者心中,這些伴隨了幾代人成長的老字號品牌,是最能代表上海的品牌。現代理論認為,衡量一個地區競爭力的強弱,通常就是視其有多少具影響力的品牌。如今,這三個本土品牌恰巧走出了三條截然不同的道路:並入民營、堅持國營、外資吞並。它們的最新生存狀態如何?它們的發展路徑對其他老字號有何借鑒與啟示意義?它們將日漸衰落,還是有望成就長生數百年的奇跡?《解放日報》7月13日起推出《“最上海”的新活法》係列報道。
據悉,位於上海市郊南匯的中路股份新廠區時,一眼望去,廠區很大,約560畝,可能是國內目前最大也是最現代化的自行車生產基地及整車、零部件自由貿易中心之一。中路股份有限公司(原上海永久股份有限公司)營銷中心總經理顏奕鳴領著記者直奔一個“號稱亞洲第一”的展廳。麵積達6000多平方米,擺放著數百輛款式或功能各異的自行車,確實頗有氣派。“我們單電動自行車就有兩三百個型號,要讓客戶一來,就被這種規模和氣勢所感染。”在展廳門口一角,是正在興起的“永久”城市租賃車,配套的信息終端兩個月內即將推出,可供租車時查周圍1公裏的娛樂設施。亮麗的橙色車身上有行時下頗為流行的口號???“隨時隨地,自由任我行”。
“老字號和時尚一點都不矛盾。”顏奕鳴介紹,目前“永久”主體產品自行車銷量中,城市車即輕便車係列約占50%,折疊車占25%,變速車(賽車、山地車等)占20%,仍在銷售的老款車連5%都占不到。
據了解,“永久”新廠區於2006年建成並投入使用,生產基地占地3萬平方米,其中組裝車間、車架車間、油漆車間各1萬平方米,現年產量100多萬輛,但基地年生產能力達300萬輛。同時,遼源西路舊址仍在使用,主要生產電動自行車及液化石油氣助力車。記者在新廠區看到,工人們正在組裝早在1962年就誕生於“永久”的郵電車,還是昔日的綠色,還是一副耐磨、耐顛的粗大模樣;而在油漆車間,一條條垂著掛鉤的旋轉式噴漆流水線采用自動靜電噴塗技術,這套不需人工的日本進口設備單一個噴頭就要數十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