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3-03 00:00:00
一種電池厚度僅為晶矽太陽能電池1%,單位發電成本低於晶體矽近3/4的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日前在杭州麵世。
該項新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其技術走在全球前列。
"它的最大優勢在於成本。"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立友介紹,太陽能薄膜電池項目屬國家鼓勵類項目。在同樣的麵積下,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厚度是0.2毫米左右,而公司生產的第二代薄膜太陽能電池厚度隻有它的1%,即2‰毫米,不僅用量節省,單位每瓦的成本還比晶體矽低近3/4。預計未來發電成本可以降到1元/度電以下。
目前,該產品已在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下線。公司的第一條30兆瓦薄膜生產線產能已達到65%,並計劃於2010年實現300兆瓦以上的產能。"以後每年,我們的產能還將以至少50%的速度增長。"楊立友告訴記者,由於薄膜產品產能相對較小,目前市場上第一代晶矽產品占了90%以上。但隨著第二代薄膜產品產能擴大,其優勢會更加突出,進而最終取代第一代晶矽產品。
高端的、大麵積的高效薄膜電池是一個非晶/微晶矽的疊層技術結構。非晶矽能較好地吸收太陽光譜裏的藍光和綠光,微晶矽能較好地吸收光譜裏的紅光。這種電池結構相比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晶矽太陽能電池,能更好地利用太陽的光譜,增強光電轉換效率。目前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線,其額定轉換效率可以達到9%,是目前世界上薄膜電池中轉換效率最高的。
楊立友介紹,伴隨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產業化規模的擴大,薄膜產品的發電成本將不斷降低。他預期在今後的3-5年內,該技術能夠達到和目前的煤電等常規發電方式等價的發電成本。"相比而言,太陽能發電不僅方便,而且清潔環保,那時,市場需求一定會呈現出井噴式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