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2-26 00:00:00
在中國汽車出口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而急劇下滑的情況下,一些政府部門正在醞釀支持汽車出口的對策。近日,長城汽車一位高層透露,發改委、工信部等有關政府部門有意推動國內汽車企業在重點海外市場共同投資建設銷售網絡,打造集約式的“中國汽車銷售”網絡。
據發改委有關人士,對方表示目前政府部門正在製定針對中國汽車出口的支持措施,支持中國企業在重點海外市場建立自己的銷售和服務網絡是其中一個方麵,至於具體采取何種方式尚在商討中。
目前在海外市場,中國汽車企業大都是利用當地經銷商的網絡銷售產品,這非常不利於中國汽車海外市場的長期戰略。
渠道受製於人
以中國汽車出口量最大的俄羅斯市場為例,幾乎所有的中國汽車都依靠俄羅斯當地的羅裏夫(Rolf)集團、伊利托(Irito)集團等幾家本地大型汽車經銷商。
其中,伊利托集團是俄羅斯最大的中國汽車進口及經銷商,該集團於2004年底開始銷售中國汽車,目前在俄羅斯52個城市擁有100家以上中國汽車的經銷商,每月可以銷售300輛-400輛中國汽車,包括長城汽車、華晨汽車、哈飛轎車、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以及一汽、東風、北汽福田的輕型商用車等等。
奇瑞汽車隻是在俄羅斯成立了一家銷售公司,並沒有大規模投資建設銷售網點,而是授權當地的一些銷售網點銷售奇瑞汽車。但在其他大多數海外市場,公司仍然是利用當地經銷商的網絡。
銷售渠道受製於人的弊端顯而易見。2008年10月,俄羅斯最大汽車經銷商之一Atlant-M控股公司表示,將拒絕銷售中國華晨汽車、長豐汽車、江鈴汽車和雙環汽車。因為中國汽車挺進俄羅斯市場不僅需要時間,而且還需大筆資金投入。這與公司發展戰略計劃背道而馳。它的計劃是與歐洲、日本和韓國汽車公司擴大合作。
此次金融危機導致海外一些汽車經銷商麵臨生存壓力,而中國汽車企業對於這些當地經銷商的財務狀況無能為力,一旦它們倒閉,中國汽車的市場銷量就會迅速下滑。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羅斯中國汽車主要經銷商之一英科姆(Incom-auto)控股公司由於無力償還拖欠銀行的5.8億美元債務已經瀕臨破產。伊利托集團也欠下了銀行大量債務不能歸還,日常經營難以為繼。
同時,沒有自己的銷售網絡,也就意味著無法為消費者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零部件供應、維修),而這正是長期以來影響中國汽車在海外市場銷售的主要因素之一。
專門從事對俄羅斯汽車出口的希比利汽車出口公司董事長祝景成表示,政府部門支持中國汽車出口的願望是好的,但實施起來難度很大。據他介紹,2005年,俄羅斯汽車銷售企業Armand公司就計劃在俄羅斯建立一個中國品牌汽車銷售網絡,當時,該公司向中國進出口銀行申請1億美元貸款,但最終沒有申請到,而且不同中國企業之間的利益關係很難協調,因此,建網計劃最終不了了之。
之前,有關政府部門也曾醞釀在重點海外市場建立類似中國汽車工業園區的集中生產基地,與當地政府商討給進入園區的中國汽車企業各項優惠政策,同時帶動當地汽車零部件工業的發展,但最終也沒能實施。主要原因在於很多發展中國家都希望發展自身的汽車工業,而且,很多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的策略也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