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04-08 00:00:00
3月26日,首架"中國造"新型渦槳支線客機新舟600飛機,在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洛陽分院接替了我國最後一架"運七-100"飛機,擔當起民航高級教練機的曆史使命,我國兩代國產民用飛機在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這個"飛行員的搖籃"順利實現了新老交接。
"運七-100"飛機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代支線客機,它在1984年投入使用,結束了中國民航清一色使用外國民航飛機的曆史,被視為中國民航事業的裏程碑。1987年至1991年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引進了6架該型飛機,24年間運七-100共安全飛行9萬小時,畢業飛行學生近9000人,該學院培養的飛行員占中國民航現有飛行員總數的90%以上。本次即將功成身退的B-3435號運七-100飛機為培養中國民航飛行員服務長達20年,安全飛行2萬小時。
新舟600是此前中國研製生產的新舟60飛機的改進版,它通過結構改進、綜合航電係統改進、艙內環境、舒適程度提升,以及新增加跨海飛行能力等創新和改進,達到了國際同類先進飛機的性能水平,特別適合距離在800公裏以下的中短途支線運輸。它每座的運營成本比渦輪噴氣飛機低40%左右,靠一邊的單槳發動機就能在跑道上起飛降落,安全性和節能性都很高。
2007年在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向西飛國際[11.770.09%股吧]訂購了兩架新舟600飛機,3月26日在洛陽首飛的新舟600飛機是西飛交付的首架新舟600飛機,相比已經退役的運七-100型飛機,新舟600飛機在安全性、舒適性、經濟性等方麵有了質的飛躍。與噴氣式飛機對跑道要求極為嚴格不同,新舟600的跑道可以縮減到1200米到2000米之間,並可以實現在土跑道、砂石跑道乃至有雪覆蓋的跑道上起降。飛機的航程也達到3000公裏以上,並且具備了海上救生的能力。運七-100和新舟600都是我國國產民用飛機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機型。隨著運七-100等老一代機型退出曆史舞台,國產C919、新舟60和新舟600等新型的國產民用飛機漸漸走到了前台,這種以尖端技術和自主研發能力為後盾的國產民機正常的"新陳代謝",將為滿足中國航空運輸市場對民用飛機的強勁需求提供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