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11-27 00:00:00
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正在製訂
專家建議應多策並舉,破除發展瓶頸
中國發展新興產業的熱情從未像現在這樣高漲。
最近一段時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了三次座談會,討論如何發展國內的新興產業。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則透露,我國正在抓緊製訂新興產業發展的相關規劃,並且將把新興產業發展列入“十二五”規劃的重點。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既能促進消費、增加投資、穩定出口,也是調整結構、提高國際競爭力的現實切入點。來自私募和風投的聲音則表明,新興產業相關市場未得到有效開發,所以未來具有驚人的潛在市場規模,蘊藏巨大商機。
七大產業入圍誰將成為新興產業的領軍者?
據了解,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包括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七大產業。這些產業中誰將成為新興產業的領軍者呢?多位接受采訪的專家學者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新能源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潛力尤其巨大,而物聯網作為“十一五”規劃未列名的黑馬產業也備受矚目。
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員何振一對微電子等新型材料、生物醫藥、空間海洋開發等領域表示了很大的關注,他認為這些領域都代表了未來的發展趨勢但又是中國現階段沒有發展好的產業,“其中,海洋的戰略地位愈來愈重要,我國的海洋資源又很豐富,值得大力發展投入。”
被熱炒了很長一陣的新能源產業並不擔心市場需求,其本身的產業鏈又很長,足以帶動相當產業的興起。國務院參事、科技部原秘書長石定寰非常期待新能源在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裏有一個比較高的目標。
石定寰說:“現在國內外的大趨勢就是,歐洲國家提出2020年前二氧化碳減排20%的比重,我國也在G20峰會上承諾2020年前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所占比例達到15%。眼下新能源占據比重太小,有大幅空間等著新能源來填補。”
石定寰在分析現階段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投入產出失衡時如是解釋:“如果新能源進入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國家給予相當的政策扶持,隻要上網電價降下來,2015年和火電價格差不多,那這個產業一定可以成為未來產業的領軍者。”
中科院無錫高新微納傳感網工程中心主任劉海濤表示,我國和德國、美國、韓國是傳感網標準製定上的四大主導國。中國在傳感網、物聯網等關鍵技術上與國外相比有同步優勢,在部分關鍵技術和標準化上麵具有領先的優勢,甚至有發展成熟的產品銷往國外。
“第一次信息產業浪潮關注信息獲取,以個人計算機為代表,誕生了聯想、IBM這樣的企業;第二次信息產業浪潮著眼於信息的傳輸,以移動通信網、互聯網為代表,催生了中興、華為這樣的企業,中國移動、聯通、電信等運營企業;而以信息獲取這個支柱以傳感網或物聯網為代表的就是第三次信息產業浪潮,它將會催生出與前麵說的企業相媲美的企業。”劉海濤說。
傳感網、物聯網本身的產業就很大,美國權威谘詢機構Forrester預測,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聯的業務,跟人與人通信的業務相比,將達到30比1,這是一個萬億級的通信業務。劉海濤透露,物聯網還能帶動已有的產業,比如通信、軟件、計算機、新媒體、新廣告等。
私募、風投看好新興產業成熟技術受追捧
由於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物聯網、空間技術、海洋技術等產業應用範圍廣闊,相關市場也還未得到有效開發,所以具有驚人的潛在市場規模。對於新興產業的市場前景,資本市場普遍看好,紛紛著手搶灘登陸。
據物聯網應用高峰論壇人士分析,物聯網行業在未來3到5年市場規模可達到3000億元,劉海濤則認為這將是一個會突破萬億元規模的產業;北京君略產業研究院則預計,生物醫藥和新能源行業的市場規模,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會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持續增長。
北京一家跨國公司背景的風險投資公司合夥人為《經濟參考報》記者分析了新興行業的未來市場前景:新能源是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的趨勢;微電子技術和新材料是諸多行業發展的基石;生物醫藥關係居民健康和生活質量,並契合國內醫改和糧食安全的政策和國情;物聯網有互聯網和通信行業作為可行的發展基礎,並有實際應用需要;海洋、空間、地質等行業對於單個企業而言,無法全麵參與,但從國家層麵而言,會作為係統工程對諸多產業產生積極推動。總體來看,這些行業的市場都很不錯,風投資金都會積極介入。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國家知識產權局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通過專利質押融資方式獲得銀行貸款的企業中,絕大多數都在從事新興產業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
以11月中旬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專利周為例,會議期間,廣州、上海、武漢等地以專利質押融資方式獲得銀行貸款的企業主要從事新興產業。僅廣州一地,就有超過10餘家企業和銀行達成貸款意向,總金額高達11億元。
浦發銀行廣州分行副總經理許永生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之所以選擇對這些企業放款,主要是對生物醫藥、新材料以及新能源等行業市場前景看好。這些產業應用廣泛,市場需求巨大,可以說能夠滲透進國民經濟和生產生活中的方方麵麵。盡管這些高新技術項目存在巨大的風險,但有市場做保證,銀行仍會對它們敞開大門。
不過,由於微電子、新材料和物聯網行業前期研究花費巨大,海洋、空間、地質等行業屬於國家層麵的係統工程,對於風投機構和銀行來說,涉足其中相對困難,所以更傾向於把資金投入到成熟的技術領域來。
已為國內多家新興產業企業發放貸款的招商銀行廣州分行產品經理林超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也坦言,盡管市場巨大回報豐厚,但在向新興產業投資時仍然風險巨大。這主要是因為新技術未經過市場檢驗。所以,銀行方麵為規避風險,現在隻能選擇已被應用的或者技術成熟的項目。
對此,技術領域的相關人士發出了不同的聲音。瑞士聯邦理工學院電子材料學博士靳立介紹,新材料、海洋工程、空間工程的前期研究投入巨大,一般的風投是不願意、也沒有能力去投資的。這個過程仍然會通過國家支持,在科研院所裏完成。但一旦前期工作取得突破,進入應用領域,隻要控製得好,風險可以被大大降低,絕對會為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
技術標準莫衷一是 產業聯盟亟待推進
隨著新興產業的迅速發展,產品技術標準問題日漸顯露出來。業內人士說,在技術標準方麵,我國許多新興行業沒有統一規範,隻能按照國外指標配套生產,嚴重阻礙了我國產品參與國際競爭的步伐。
長春禹衡光學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長友說,誰製訂標準誰就掌握了市場主導權。廣泛應用於自動化領域的光電編碼器,國外企業就常常以技術標準不合規範為由打壓我們的市場。此次金融危機為我國企業爭奪行業話語權提供了機會,在開拓國際市場、引進人才增強技術實力的同時,也應盡快製訂各領域技術標準。
作為豐田、通用等國際巨頭合作夥伴的湖南科力遠高技術控股有限公司,泡沫鎳生產技術處於世界電池行業領先水平。董事長鍾發平說:“近3年我們就能完成規模化的電動車能源包生產線,但整車汽車廠還把我們當作配件商來看待。我們掌握了電動車的核心技術,卻經常因整車廠的臨時調整而被迫更改技術參數。”
東風電動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禹表示,我國電動汽車行業發展處在極其重要的時期,傳導係統、能源包、控製係統三大係統技術已有一定的積累,幾大係統需要綜合配套,如果配套企業無法建立有效的協商機製,產業就會麵臨停滯危險。
業內人士建議,國家應首先集中各方力量加緊製定各行業的技術標準,搶占發展先機;其次,完善公開透明的招投標采購製度,改善市場環境;第三,政府投入資金搭建合作平台,集中行業內科研力量突破難點技術環節,實現產業內部升級,並以技術合作、利益分成為紐帶,組合優勢企業打造產業聯盟。第四,出台國家層麵的產業布局規劃,實現“全國一盤棋”。
三大瓶頸有待突破 自主創新應成重中之重
有關人士認為,受金融危機影響,一些國際知名企業遭受重創,大量高新技術和專業人才通過不同方式進入國內。我國擴大內需政策促使市場逐步活躍,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和人才環境。
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從長遠發展看,我國新興產業麵臨著基礎研發滯後、產品結構單一、產業鏈缺失三大“瓶頸”。國家應當在各個產業規劃中有所側重,在稅收、補貼等各個方麵著力扶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企業,進而搶占市場先機。
首先,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加快發展,打破所有製界線,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同步給予同等金融支持。鍾發平說,國家投入上萬億資金進行基礎建設投資是必要的,但對產業技改投入更具有戰略性,應把政府的優惠政策、研發補貼、消費補貼、公共資源配置等諸多扶持向優勢產業集中,重點支持已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在國際市場上能夠形成產業優勢的高新技術產業,支持並帶動企業加強研發投入,真正實現基礎研發領域的突破。
其次,產業“集聚”變產業“集群”。長春市依托“一汽”整車產能很大,但地方配套能力非常弱,配套率隻有23%左右,操控軟件、光電設備等科技型企業更少。有關人士建議,國家應在產業集中度較高地區鼓勵企業自願組織行業協會,以利於加強企業間的信息溝通。同時,發揮行業組織的協調和自律功能,按照市場內部運行機製引導企業差異化發展,促進產業鏈的不斷延伸、完善。
第三,加強自主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產品的多樣化。業內人士認為,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落後國家的掠奪,已由傳統的搶資源轉變為“知識產權侵略”。越來越多的國外大型企業動用知識產權,阻擊我國產品進入國際市場,而國內企業在這方麵處於絕對弱勢地位,知識產權官司多遭敗訴。
專家認為,我國政府、司法等部門應站在維護國家戰略和產業安全的高度,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各界全麵參與的知識產權保護體係。特別是對涉及國家經濟安全的關鍵核心自主知識產權,要當作“國寶”保護起來,從根本上保護企業自主創新、科技創業的源動力,實現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加速我國產業的升級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