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進入华体汇体育登陆[請登錄][免費注冊(ce) ] 我的辦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 |||||||||||||||
| |||||||||||||||
中航工業黨組書記、總經理林左鳴早在2007年3月召開的非航空民品工作會議上就指出:發展非航空民品不是權宜之計,是集團公司實現躋身世界500強、成為有國際影響力大集團戰略目標的需要。站在戰略層麵來推動非航空民品產業化,就是要切實把非航空民品當成主業來抓,要在思想和行動上貫徹“軍品固本、民品興業”的方針。林總同時強調:實現非航空民品的大發展,迫在眉睫的是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大相關產業資源的整合力度。
林總在2008年11月中航工業並購柳州乘龍專用車公司論證會上又指示:“專用車行業還剛剛起步,沒有形成壟斷巨頭,是進入的時機。”中央政府麵對國際金融危機所采取的加大投資等一係列措施,對建設用工程車、罐式車、自卸車等各種專用車是有拉動的,2009年中國專用車市場強勁增長也證明了這一點。
林總在2010年1月集團年度峰會上,再次對非航空民品提出新的要求:挑戰“萬億”目標,必須在民品產業領域全麵突破。切實提高電子元器件、專用汽車、汽車零部件等重點民品經濟規模。
專用車產業,作為中航工業後起的重點非航空民品產業,在集團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兩融、三新、五化、萬億”的發展戰略正確指引下,近三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07年12月27日,當時的中國一航與一航金城增資擴股安徽開樂專用車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2月中航工業、中航金城與柳州乘龍專用車有限公司簽訂了增資擴股協議,2010年1月中航工業成功並購遼寧陸平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產業規模從不到1億元發展到23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了185%,實現了三年三大步,對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未來的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但是,相對於整個中國專用車市場,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
??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市場規模還很小;
??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產品競爭力還很弱,核心能力還未形成;
??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市場布局還較分散、產品結構有待優化;
??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的體製與機製不適應其跨越發展的需要。
集團公司對非航空民品產業特別是對專用車的新的戰略部署以及到2020年實現萬億目標的需要,都要求我們必須樹立雄心壯誌,創新發展理念,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實現包括專用車在內的重點非航空民品產業跨越發展。
創新發展理念,讓專用車產業的發展引擎強勁有力
要實現跨越發展首先要解決的是發展理念問題。有什麽樣的發展理念,就會產生什麽樣的發展戰略、發展模式和發展結果,就會對發展的實踐產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響,我們認為,應以“科學發展觀”為理論指導,以“兩融、三新、五化、萬億“戰略為統領,把“整合資源、集成創新、品牌運營、又快又好”作為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發展的核心理念。
整合資源??就是根據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的戰略目標,優化資源配置,有進有退、有取有舍。要針對中航工業係統內外以及全球專用車資源的不同來源、不同層次、不同結構、不同內容進行識別與選擇、汲取與配置、激活和有機融合,使其具有較強的係統性和價值性,並創造出新的資源。
在戰略層麵上,要通過強有力的組織和協調,把中航工業係統內部彼此相關但卻彼此分離的資源,如與專用車及工程機械密切相關的機電液技術資源、製冷技術資源、電子信息技術資源、新材料應用技術資源等,整合成一個創新的、有活力的、為全球客戶提供最具價值的專用車全價值鏈解決方案係統。 在戰術層麵上,要根據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的發展戰略和市場需求對相關的資源進行創新配置,以凸顯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並尋求資源配置與市場需求的最佳結合點,不斷增強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的競爭優勢。
集成創新??就是通過對各種現有知識、技術、信息、人才、市場等各種資源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或者新興產業。 當今社會是知識經濟社會,知識經濟就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利用基礎上的經濟。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作為唯一不遵循收益遞減規律的生產工具,成為企業的利潤源,成為企業生產率提高和財富增長的決定性因素。
因此,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的集成創新,首先應該是知識的集成創新。要充分地學習、消化、整合、吸收國內、國際先進的戰略技術、運營技術、營銷技術等各個方麵的知識,同時強化與之相關聯的全球人才集成和資源集成,形成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特有的知識資產,並將這種特有的知識資產轉化為自身特有的戰略技術、營銷技術、品牌運營技術,從而形成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其次是產業鏈垂直整合創新。產業鏈垂直整合一個是前向整合,一個是後向整合。對於後向整合層麵,目前主要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同一價值鏈聯合創新,零部件製造商和整車製造商聯合開發,這是縱向的。第二種是競爭對手間的企業聯盟,這是橫向的,競爭對手之間也搞產品合作開發。現階段比較多的是按照階段性戰略目標簽訂一個聯盟協議,形成一個聯盟。
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的產業鏈垂直整合,要在傳統的垂直整合技術上有所創新與突破,應該是在以上兩種模式之間的集成創新,即:采取針對產業供應鏈中的關鍵環節和關鍵夥伴發展以關鍵項目合作為主要形式的創新機製。在中航工業係統內的關鍵零部件產業供應、經營管理、品牌運營等價值鏈重點環節,以滿足市場及消費者的需求為核心,通過集成、聯合、整合等複合技術運用,形成各價值鏈環節優勢資源的深度嫁接與集成,達成共贏、多贏和利益最大化的、具有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特色的創新戰略經營模式。
品牌運營??當前汽車行業主流的營銷模式已經從產品價格營銷轉向品牌價值營銷,未來企業間的競爭越發明顯地表現為品牌的競爭。
一是國內市場正逐漸向國際化邁進,國內企業將麵臨國際跨國公司的強大競爭,國內專用車品牌競爭的結果將是雜牌、弱勢品牌逐步淡出市場。可以預計在不遠的將來,中國專用車市場將結束小品牌紛爭的時代,形成少數強勢品牌一統天下的局麵。在這種情況下,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為了更好地應對國內、國際的市場挑戰與競爭,必須依托中航工業品牌優勢,打造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強勢品牌。 二是隨著技術的創新速度不斷加快,近年來專用車企業進入市場的技術壁壘大大降低,競爭者大量湧現,消費者的選擇餘地在進一步擴大。這就迫使專用車企業不得不把競爭的重點放在塑造知名品牌,增強品牌優勢及其核心競爭力上,以求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與眾不同的突出地位與獨特形象,形成企業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因此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加強對品牌的培育和運營,就成為專用車產業發展的必然之舉。 三是隨著專用車產品的多元化,使得消費者的選擇日趨多樣化,而此時,品牌就成為消費者選擇產品的價值標準。從某種程度上說,品牌已成為“質量、可靠性的一種不言自明的保證”。其重要性已超過以往任何時候。在專用車產品的銷售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已不再是產品本身,而是一個專用車企業獨特鮮明的品牌形象,隻有那些代表著高品質、高信譽的品牌,才能在消費者心目中長期占有一席之地。
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的品牌運營係統應該具有三大基本要素:品牌的科技力、形象力和營銷力。科技力在三大基本要素中處於基礎性地位,是成功品牌的基礎。優良的品質離不開品牌的科技力,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必須依托中航工業的精睿科技,開發出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專用車產品;形象力是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的生命線,如果不能在社會公眾麵前樹立起良好的形象,贏得社會的普遍好感與合作,就難以在社會上立足。良好的企業形象一旦形成,就能在社會公眾中形成較穩定的獨特價值感受與信心歸屬,形成極大的心理吸引力,有助於品牌營銷的推進;營銷力是在科技力和形象力的基礎上通過品牌整合推廣所形成的開拓市場、征服消費者心智的能力,是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品牌運營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中航工業專用車品牌必須是有別於行業同類產品的、具在獨特市場競爭力的名字和符號;必須是超越產品本身、並傳承中航工業品牌DNA、具有豐富內涵的標誌;必須帶給客戶獨特的價值感受。 我們應當站在集團公司的高度,樹立“中國專用車第一品牌”這麵大旗,隻有樹立這麵旗幟,全社會、全行業乃至全球的優秀人才才會聚集到這麵旗幟下,各種優勢資源,包括中航工業係統內的優勢資源才能得以有效集成並產生聚變效應。
又快又好??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的發展,首先要快,快是前提;關鍵在好,好是方向、是目的。“快”與“好”要有機統一,關鍵是處理好“快”與“好”的關係。
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的發展要“快”,一是因為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持續快速發展,中國汽車產銷量目前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專用車產銷量已經連續三年突破100萬輛大關,隻有保持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的較“快”發展,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二是因為實現中航工業“兩融、三新、五化、萬億”戰略目標時間緊迫,專用車產業作為集團公司非航空民品的重要產業之一,必須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三是因為日新月異的航空科學技術為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的發展創造了空間,我們能夠依靠中航工業精睿的科學技術實現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的“快”速發展。 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的發展要“好”,一是指專用車產業發展的結果要好,即運營效率高,經濟質量好,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二是指專用車產業發展的過程要好,即對航空技術資源集成創新要好,對集團內部各種資源整合效率要高;三是指發專用車產業發展的方法要好,即依靠航空工業精睿科技,使專用車產業發展的成本最低、收益最大。
創新發展模式,構建專用車產業發展的科學網絡體係
近幾年,我國專用車產銷呈現出快速上升態勢,2007年已經超過100萬輛,2009年已經達到160萬輛以上,貨運專用車的產量占全部載貨汽車的比例由2001年的25%快速提高到2009年的60%。專用車品種已經多達5000多個品種。
中航工業是在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的情況下進入專用車這一領域,欲後發製人,必須創新發展模式,在產品特色、市場細分和產業布局上有一個科學、合理、互動、揚長避短、從長計議的戰略設計。要發揮中航工業獨特的地域資源和市場資源,迅速搶占國內專用車的製高地。
同時,逐步構建中航工業專用車海外市場體係,針對不同區域國家目標市場,拓展國際市場空間。
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現有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中部的安徽阜陽及合肥、西南部的廣西柳州、東北的遼寧陸平和東部的上海,主要產品涉及運輸類、作業類、軍警類。安徽開樂、柳州乘龍都以運輸類專用車為主,遼寧陸平以軍品為主,上航車輛以作業類及軍警類專用車為主。隨著作業類專用車越來越向高技術、多軸化、功能化方向發展,對生產企業的機、電、液、信息等技術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我國專用車品種及性能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較大,上航車輛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的軍警、消防、環衛及其他作業類專用車,品種數十種。作業類專用車多品種、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目前行業還未形成較大規模,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可以憑借航空工業的機、電、液、信息等技術以及其它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前沿科技,快速搶占作業類(含工程機械)高端市場的製高點。
專用車的產品特點決定了專用車企業的生產方式,因此生產專用車很難像生產乘用車那樣,大批量流水線化生產。專用車企業一般為高技術勞動密集型企業,勞動力成本占產品成本的很大一部分。我國專用車行業再經過一段較快的發展,專用車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將大大增強。
中航工業具有強大的技術資源、人才資源、市場資源等優勢,又有良好的專用車產業基礎,在穩定和擴大國內市場的同時,充分利用中航工業海外資源,開拓國際市場,並加大研發投入,針對國內外高端產品市場,研發高附加值產品。
為此,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的市場戰略應該是: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都要抓,做大做強道路運輸專用車輛及其裝備產業(含傳統的半掛車、運輸類專用車)、擴大市場占有率;發展建設專用車輛及其裝備產業(含傳統的作業類專用車、工程機械類特種車輛)、公共安全專用車輛及其裝備(含傳統的軍用、警用類專用車)和城市管理專用車輛及其裝備產業(含傳統的城市環衛及市政管理類專用車),搶占高端專用車市場,快速提升中航工業專用車的品牌形象。
半掛車、自卸車、廂式車是中航工業專用車企業現已發展較好的產品,在個別區域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要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傳統的作業類專用車品種有限,產品檔次需進一步提升;用好集團的軍方市場資源,大力發展軍警類專用車則是我們的發展重心之一。
根據市場戰略的要求,專用車產業應做好產品線的規劃和設計,特別要遵循先有後難的原則。“先有”就是先把已有的產品做大做強,並細化和延長已有產品線;“後難”就是在一般企業難以?足的領域加大開發力度,在高、精、尖上下功夫,發展高端專用車,並在合適的時候,進入專用車底盤的開發、特別是新能源專用車底盤的開發,並以此帶動新能源專用車整車發展。如以純電能作動力的專用車底盤和專用車終端產品,經過兩三年的努力形成專用車底盤、專用車、專用車研發中心、專用車一站式服務平台並行發展的大產業、大格局。
為適應區域市場的需求特點,在國內對專用車基地進行重點建設和布局,特別是中國經濟發展比較活躍的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環北海、武漢城市圈、東北、西北,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都應有相應的專用車企業,以便融入地方經濟發展當中,更準確地把握市場發展趨勢。
根據區域對專用車需求的特點,對集團內專用車企業進行專業分工,單一企業在專用車產品細分市場做精、做大、做強,形成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一盤棋,形成各專用車企業分工明確、相互依托、資源共享的新格局,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經過較短時間的快速發展必將厚積而薄發。
創新體製與機製,讓專用車產業發展充滿活力
非航空民品產業的跨越發展,離不開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體製與機製的建立,離不開對經營團隊、研發團隊和營銷團隊的有效激勵。
我們要把集團黨組“24條”精神貫穿到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發展的全過程,把“六放”落實到位,把並購的新型企業的靈活機製與集團下屬企業的規範管理做到最佳結合,並盡快設計和建立符合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發展戰略目標和有行業競爭力的管理體製與運行機製。
通過強有力的市場化體製運營,並建立有利於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快速發展的、在行業有相當競爭力的激勵機製(包括管理層持股、期權激勵等)以及目標明確動作迅捷的資本化運作,力爭實現中航工業專用車產業2010年80億元、2012年200億元、2015年300~500億元、2020年1000億元的宏偉目標。
“十二五”期間,中國專用車需求量每年將以15%以上的速度遞增,同時專用車正在向載重重型化、結構輕量化、技術高新化、一車多用化、底盤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國際上,發達國家的專用車應用已經相當廣泛,產品個性化程度高,品種齊全,發展呈廂式化、重型化、智能化、高檔化趨勢。而中國專用車產品品種及製造水平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有待調整,技術水平有待提高,各類資源亟須整合。這既是我們必須麵對的現實,更是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沒有理由不達成目標。
航空工業發展非航空民品已經走過了30餘年的不平凡曆程。曆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體製機製創新是根,科學技術創新是本,傾全集團之力、高集中度、大產業化發展優勢民品是我們的當務之急。毫無疑問,專用車特別是作業類專用車是集團要重點發展的優勢民品之一。我們一定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集團黨組《決定》為主線,堅決樹立跨越式發展的思想,堅持體製、機製、管理協同變革,讓中航工業專用車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著名品牌,為中航工業的非航空民品產業跨越式發展、為集團2020年萬億目標的實現做出應有的貢獻。 |
The 133rd Canton Fair was Fully Resume...
Exports of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
Exports of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
Exports of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
Exports of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
Exports of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
汽車行業(ye) :巴西10月產(chan) 量同比增長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