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工業報
                            時間:2009-06-12 00:00:00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船舶工業未來走勢不容樂觀,專家預計,船舶工業產能過剩壓力將於2010年提前到來。為此,工業和信息化部6月4日發布的《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將嚴格控製新增產能。 
中國船舶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包張靜認為,船舶行業受金融危機的衝擊可能比其他行業要厲害得多,中國造船行業麵臨的形勢異常嚴峻。數據表明,今年1~4月,新船訂單已經明顯萎縮,手持船舶訂單連續7個月下降。 
增幅大幅回落 
從中國船舶工業協會了解到,今年1~4月,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1774家,完成工業總產值1568億元,同比增長39.4%,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8.1個百分點。其中船舶製造1198億元,同比增長46.9%,增幅下降3.7個百分點;船舶配套產品製造業167億元,同比增長45.9%,增幅下降24.4個百分點。 
此外,船舶修理及拆船業201億元,同比增長4.6%,增幅下降72.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754億元,同比增長28.9%,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37.2個百分點。 
不過,重點監測企業工業總產值繼續保持增長,1~4月,船舶行業70家重點監測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85億元,同比增長30.7%。按產品類別分,船舶製造產值681億元,同比增長44.6%;船舶配套產品產值66億元,同比增長29.2%;修船產值51億元,同比下降27.2%。 
此外,重點監測企業造船完工量快速增長,新承接船舶訂單大幅下降。1~4月重點造船企業造船完工量706萬載重噸,比上年同期增長54%;新承接船舶訂單64萬載重噸,比上年同期下降96%;手持船舶訂單16559萬載重噸,比上年同期增長10%。 
六大問題凸顯 
中國船舶工業協會認為,當前船舶工業發展麵臨六大挑戰。 
第一,船舶市場持續低迷,手持訂單連續下降。全球船舶市場持續低迷,新船成交基本停滯,造船完工量連續7個月大於新承接船舶訂單,加上部分訂單被撤消,截至4月底,我國重點造船企業手持船舶訂單16559萬載重噸,比3月份下降1.4%,比年初下降3.4%。 
第二,履約交船風險加大,撤銷訂單開始蔓延。國際船舶運力的嚴重過剩和運價的持續低位徘徊使航運企業盈利困難,船東推遲接船現象已經由年初的個別船廠、個別船型逐漸波及到部分船廠、部分船型,同時撤消訂單開始蔓延。 
第三,造船合同重新談判成為船東應對行情蕭條的手段。隨著造船市場新船訂單需求長時間萎縮、新船價格快速下滑以及航運市場長時期低位徘徊。我國已出現多例船東與船廠之間圍繞更低的建造價格、推遲交付時間、推遲付款時間或改變支付方式以及修改船型等多方麵進行的合同重新談判。
第四,船舶配套企業遭遇撤單和延期付款船舶配套企業也麵臨越來越大的衝擊,撤單和延期付款現象時有發生。有的配套廠撤消訂單的比例已達到10%~15%,個別的還更多。這其中固然有去年上半年及以前市場火爆時,船廠為了爭取主動在沒有與船東簽訂合同前事先鎖定的配套資源,但也同時反映船東對船廠的撤單正在悄然增多。 
第五,商品船成為部分地方船舶工業一大隱憂。在近幾年船市火爆時期,江浙地區造船企業出現了無訂單造船現象。一些企業在尚未簽訂合同的情況下,采用民間集資等方式,租用船台建造“商品船”,在建造過程中或建成後尋找船東。這一方式在船市火爆時期為民間資本帶來了較高收益,但隨著船市下調,需求下降、船價下跌,商品船出售困難,據初步估算,該地區已有近10億元民間資金沉澱在商品船上,帶來一係列社會問題。
第六,船舶修理業產值大幅下降。1~4月,受國際航運市場持續低迷的影響,到港船隻大幅下降,船舶修理業務量急劇減少,價格繼續低位徘徊,船舶修理業產值下降較多。1~4月,全國重點修船企業修船產值51億元,同比下降27.2%,其中出口產值45億元,同比下降21.7%;改裝船完工25艘104萬載重噸,比上年同期出現大幅下降。 
市場需求萎縮 
中國船舶工業協會預計,未來幾個月,油船、散貨船及集裝箱船市場需求仍將寥寥無幾,預計市場仍以零星特種船需求為主。此外,由於二手船價格和轉售價格遠遠低於同期新船價格,使得有需求的船東越來越傾向於購買二手船和轉售船,新造船市場更加無人問津。 
數據顯示,我國重點監測企業1~4月累計取消船舶訂單28艘115萬載重噸,比前3個月增加12艘25萬載重噸。這些被取消的訂單大多為2009年及2010年交付的訂單,從訂船的類型看,主要為散貨船和集裝箱船。根據近幾個月新船成交情況,中國船舶工業協會修正了今年年初對全球新船訂單需求量的預測,預計今年可能低於1000萬載重噸。同時,長時間沒有新船成交,預示著船廠後幾年將麵臨開工不足,船舶工業產能過剩壓力將於2010年提前到來。
長江證券造船行業研究員黃振認為,在整個造船業的非常時刻,振興細則將給行業帶來提振作用。目前,全球範圍內造船企業均麵臨著現金流緊張以及棄船的風險,行業整合和洗牌在所難免,“剩者為王”的故事有再一次上演的可能。 
據了解到,今年4月份我國首次出現了由於船廠延期交船導致的船東棄船。取消訂單的主要原因是國際船舶運力的嚴重過剩,和運價的持續低位徘徊。業內人士指出,如果國內大型船廠能夠借助即將出台的《細則》安然渡過此次危機,在下一輪造船業景氣周期來臨之際,中國必然將產生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造船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