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金屬加工在線
時間:2009-05-22 00:00:00
我國船舶工業一季度保持了平穩發展:工業總產值、出口交貨值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重點船舶企業造船完工量同比大幅增長,船舶配套企業供銷兩旺,船舶修理業實現小幅增長。
在國際造船市場依舊低迷的情況下,撤單與延期交船現象正在蔓延,有關專家預計,2009年全球新承接船舶訂單量在繼2008年大幅下滑的基礎上將進一步萎縮,到年底全球手持船舶訂單有可能小於5億載重噸,金融危機對國際航運市場的影響很有可能持續到2010年以後。而受國際航運市場影響,我國船舶企業麵臨的生產經營形勢也將更加嚴峻。
A 數 據: 行業發展平穩 總產值與出口交貨值繼續增長
一季度,我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141億元,同比增長42.9%。其中,船舶製造872億元,同比增長49.5%,船舶配套產品製造業124億元,同比增長51.9%,船舶修理及拆船業144億元,同比增長8.8%。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543億元,同比增長29.8%。
3月底,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達到1776家,比去年11月底增加了近500家;就業人數超過50萬人,比去年12月底增加10多萬人。
一季度,重點監測的40戶造船企業順應市場形勢,盡力滿足船東提出的各項新要求,努力推進工法創新和生產管理標準化,按計劃有節奏地組織生產,確保交船,取得了造船完工量473萬載重噸,比上年同期增長45.5%的良好業績。同時,由於國際航運市場依舊低迷,新船成交基本停滯,重點監測造船企業承接新船訂單僅有44萬載重噸,比上年同期下降95.6%。隨著造船完工量快速增長和新船成交量大幅下降,加上部分船廠訂單被撤銷,3月底重點監測造船企業手持船舶訂單1.6793億載重噸,比上年同期增長17.1%。3月份重點監測造船企業沒有訂單被撤銷。
重點監測的9戶修船企業修船完工701艘、1899萬載重噸。其中,外輪修理342艘、1401萬載重噸,改裝船完工21艘、77萬載重噸。在配套產品方麵,11戶重點監測企業一季度完工船用低速柴油機57台、63.8萬千瓦,中速柴油機3063台、153.8萬千瓦。
B 運行特征: 生產平穩增長 效益與利潤繼續提高
一季度船舶工業生產保持平穩增長,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麵:一是我國船舶企業憑借手中充足的訂單,生產仍保持了較快發展;二是國務院2月11日通過了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堅定了船舶工業戰勝全球金融危機衝擊的信心;三是船舶企業通過加強管理、加強工法研究、優化生產流程等方式積極展開自救。
今年以來,船舶工業生產總量快速提高,規模經濟效益使得企業盈利穩步提高,為保持船舶工業良性、穩定發展創造了條件。而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船用鋼材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下降,也降低了部分造船企業成本。麵對全球金融危機,船舶企業主動采取措施,認真降本增效,提高鋼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使經濟效益繼續提高。統計數據顯示,全行業1?2月實現利潤34.5億元,同比增長6.4%。據了解,由於船舶生產周期性較長的特點,2007年以來承接的高價船將在2009年集中交付。
C 問 題: 新船訂單寥寥 撤單與延期交船現象蔓延
新船成交依舊停滯
進入2009年,國際造船市場依舊低迷,新船訂單寥寥無幾。據英國克拉克鬆公司統計,1?2月,全球累計成交新船18艘、80.7萬載重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7.1%。而來自中國國內的統計是,2009年前兩月,中國新承接船舶訂單66萬載重噸,同比下降91%。全球集裝箱船和LNG船市場已經分別連續4個月和9個月沒有訂單成交紀錄,新船價格持續回落。綜合反映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和液化氣船的克拉克鬆新船價格綜合指數加速下滑,2月底報於159點,比1月回落7點,比2008年峰值(最高值)累計下調31點。
全球造船市場的下滑形勢在4月份加劇。據克拉克鬆公司統計,雖然4月份全球新船成交數量達到23艘(3月份僅為9艘),但僅有12.7萬載重噸,較上月減少56.67萬載重噸,環比下降81.7%。需要指出的是,該成交量較今年2月份的19.3萬載重噸還低,創今年以來成交量的新低。事實上,自去年9月份以來,全球新船成交量已連續8個月不斷下探,至今沒有突破100萬載重噸。
撤單現象繼續出現
1?2月,我國累計取消船舶訂單13艘、66.4萬載重噸。這些被取消的訂單,大多為遠期交付的訂單。從原合同交付期看,2009年交付2艘、11.8萬載重噸;2010年6艘、39.3萬載重噸;2011年5艘、15.3萬載重噸。從訂單的類型看,主要為散貨船,也有部分集裝箱船。隨著部分新船訂單被取消,船舶配套企業也麵臨越來越大的衝擊,撤單和延期付款的現象時有發生。
延期交船現象開始蔓延
在金融危機蔓延和航運市場運力嚴重過剩的背景下,船東要求延期交船的情況開始蔓延。據船廠方麵反映,已有許多船東要求延期交船,特別是一些世界級大船東,首先選擇的是推遲訂單的交付日期,而不是撤銷訂單。有的船東對尚未建造的船舶提出了改型要求,如散貨船改為油船。由於鋼材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下降,也有些船東要求下調合同價格。同時,船東普遍提高了船舶建造質量要求,甚至提出一些苛刻要求。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國際航運市場持續低迷,這些現象將普遍出現,船廠與船東間的法律糾紛也將進一步增多。
船舶修理業利潤首次下降
受航運市場持續低迷的影響,到港船隻同比大幅下降,外輪修理業務量急劇減少,修船價格繼續低位徘徊。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1?2月,船舶修理及拆船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5億元,同比增長10.3%,增幅下降78個百分點;實現利潤7.5億元,同比下降34.3%;骨幹修船企業完工大型改裝船、手持船舶改裝訂單均比上年同期出現大幅下降。
D 趨 勢: 新訂單量與價格加速下滑 船東正常履約能力堪憂
盡管我國船舶工業發展總體保持良好態勢,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將日益顯現,尤其是今年年初以來,國際航運市場持續低迷,新船價格加速下降,新船訂單大幅減少,船廠履約交船風險日益加大,船舶企業生產經營麵臨的困難不斷增多,形勢嚴峻。目前,國務院已將船舶工業列為重點產業,研究製定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引導船舶企業積極化解風險,確保持續平穩較快發展。
對於船舶市場發展態勢,較為樂觀的判斷是,全球新承接船舶訂單量約為4000萬載重噸,而悲觀的預測是很可能降至2000萬載重噸左右。預計2009年全球造船完工量為1.5億?1.6億載重噸,其中,中國2009年造船完工量將達到4000萬載重噸,較2008年增長31%。
同時,克拉克鬆新船價格綜合指數將加速下滑,年底可能進一步跌至130點以下,相當於2004年年中前水平。隨著新船價格的進一步下跌,價格水平相對較低、交付期相對靠前的轉售船比起新造船將更受船東青睞,屆時,大量轉售船和二手船成交的出現,將使得2009年新船成交繼續低迷。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張廣欽日前也表示,目前國內船企手中的訂單可以維持到2012年的生產,但目前船東的運營狀態可能沒有能力維持正常的履約,一些船東的授信銀行在金融危機中受到較大的衝擊,市場化風險進一步加大。他認為,目前船市下行的周期不會很短。此外,國際航運市場麵臨新的金融法律問題有可能會對整體市場的發展帶來一些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