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貿易救濟網
時間:2009-05-19 00:00:00
在國際航運業界,環保拆船理念和營運模式早已深入民心,中國的拆船企業近年在政府重視環保意識的大力推動之下,愈來愈重視建立環保船廠,基本上符合國際船東的標準。一旦新的拆船公約獲得通過,必將有力地推動中國拆船企業向更高水平邁進,以符合國際海事組織(IMO)的要求。
自2008年10月發生金融海嘯以來,國際航運市場受到嚴重衝擊,市場一落千丈,船價急速下降,大批超齡的老舊殘船退出市場,廢鋼船市場更出現自2003/2004年以來的又一次貿易與拆解的黃金檔期。預期新一輪興旺周期至少要維持2至3年,每年待拆的各種類型廢鋼船至少在千萬載重噸以上,1985年建成進入市場的貨船將無一可幸免,廢鋼船貿易市場再度出現買方市場。
拆船模式兩大陣營
廢鋼船貿易市場的船價高低過往以供求關係決定一切。但近年已發生大變化,取決能否買賣成功,還加入環保的元素。盡管全球拆解船主要基地集中在亞洲,但已形成以南亞大陸印巴孟三國的傳統拆船模式和注重環保意識的中國拆船模式兩大陣營,是否有環保概念已直接影響到船價的高低,國際市場目前每輕噸價在200?230美元之間,船東選擇交船地與選擇拆船模式,一定程度決定成交價。
假設市場成交價是每輕噸200元,重視環保意識的船東便以低於市場價10?15元的差價,賣給中國拆船廠,原因是中國拆船廠的環保拆解成本高,例如輪機房輸熱管道作保暖鋪墊的石棉輔料,拆船必須聘請專業環保公司來拆解和處理,棄置的全過程必須符合政府與要求,這種專業服務與收費,必須由拆船廠支付。
南亞大陸傳統的拆船方式不注重環保,采用衝灘式交船,拆解過程隻注重人力,環保意識和勞動成本低,工傷意外頻頻發生,拆解周期時間長,一艘老齡的VLCC,至少要拆6?7個月;但在中國的環保拆船廠,以岸基碼頭掛靠和先進機械作業相輔,同型船隻須3個月即可完成。對廢鋼材價在市場售出的時機,價格有很大關係。
中國有4廠合標準
目前中國內地能符合環保標準的具實力的規模拆船廠有4家,其中3家在廣東,分別是新會雙水拆船鐵鐵有限公司、中新拆船鋼鐵有限公司和江門銀湖拆船有限公司。另一家是在江蘇江陰長江拆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