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經網
時間:2009-05-12 00:00:00
隨著航運市場持續低迷,船舶撤單風險加大,散貨船預計將成撤單“重災區”。
進入2009年,一路下滑的航運市場仍處低迷狀態。中金公司的報告認為,基於目前的供求關係預測來看,未來兩年很可能還難以走出穀底。
在此情況下,撤單已成造船業無法回避的問題。4月22日,中國遠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年報中表示,正在與船廠探討取消或延遲部分幹散貨船舶訂單的可能性。這是這家擁有全球最大幹散貨船隊的公司,首次正式對外宣布將通過撤單緩解運力壓力。
“在所有的船中,散貨船撤單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集裝箱船。”中國船舶工業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包張靜對《財經》記者表示,幹散貨市場受鐵礦石運輸的影響,最不景氣,因此,散貨船受影響最大,特別是鐵礦石運輸主力船型好望角型船;集裝箱市場則直接受國際貿易下滑的影響;油輪好一些,是因為國際海事組織提出要在2010年前淘汰全部單殼油輪,運力過剩的局麵能夠得到一定緩解。
中遠國際船舶貿易有限公司(下稱中遠船貿)的一位人士表示,撤不撤也跟未來貨運的預期有關係,比如某條船未來能夠鎖定一定的租約,可能就更有把握不撤,如果這條船的希望不大,或者到時租約要現找,那撤單或者延期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對幹散貨市場來說,去年上半年的景氣時代已很難再現,BDI指數已經從萬點高峰下滑至目前的2000點左右。
對企業來說,這意味著鎖定的未來收入大幅下滑。到2008年底,主要從事遠洋運輸的中國遠洋隻鎖定了18.4%營運天收入,而去年同期為54%。主要從事沿海幹散貨運輸的中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碼:600026;香港交易所代碼:01138)情況稍好些,其2009年度沿海幹散貨包運合同運量67.7%已簽署,但運價比2008年下調39.20%。
“散貨船相對於集裝箱船和油輪,撤單成本還是低很多的。” 中遠船貿人士還表示,後兩種船型,特別是大船,都是實力一流的大廠造的,首付定金也高,船價波動幅度也比散貨船略小一些。
龐大的運力交付壓力,更加劇了散貨船交付實現的難度。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底,中國手持訂單中約有60%是散貨船。
以中國遠洋為例,2009年要交付的散貨船達到27艘,305萬載重噸,占2008年底中國遠洋自有幹散貨運力的21.93%,是交付壓力最大的一年。到4月底,已經交了1艘29.8萬噸級好望角型船,4艘5.5萬噸級靈便型船。
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08年10月至今年2月,全國共撤消船舶訂單110艘、274萬載重噸,約占手持船舶訂單總量的1.4%。其中,今年1-2月共撤消船舶訂單13艘、66萬載重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