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時間:2009-05-06 00:00:00
麵對船舶工業發展的嚴峻挑戰,山東抓住結構調整的重要機遇,加快產業優化升級,積極向船舶工業大省跨越。山東將以青島、煙台、威海“三大基地”和即墨、榮成等“六個船舶工業聚集區”為依托,突出船舶配套零部件產業的發展,形成產業集群。
目前,山東全省列入行業統計範圍的造修船企業73家,海洋工程裝備製造企業5家,遊艇製造企業7家,配套企業34家,從業人員10萬人。現有造船能力400萬載重噸,規劃到“十一五”末達到600萬載重噸。海洋工程裝備生產能力達到40萬標準噸,位居全國前列。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山東造船市場驟然下滑,新船需求銳減,新船訂單急劇減少。未來3年內,船舶市場將進入低穀期。履約交船風險加大,船東撤單、推遲接船甚至棄船等風險增大。受市場倒逼機製的影響,山東造船企業被迫進行結構調整,加快技術進步和新產品開發,重新確立市場競爭優勢,船舶工業麵臨重新洗牌,競爭力不強的造船企業將被迫退出市場。
為解決當前發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確保運行質量效益,推動山東船舶工業平穩較快發展。山東規劃加快船舶工業發展,狠抓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
今後,山東將大力開拓市場,防範市場風險,優化產業布局,實現聚集發展。山東加快青島、煙台、威海“三大造修船基地”和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即墨市、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蓬萊市、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榮成市等“六個船舶工業聚集區”建設,培植龍頭企業,建立完善船舶工業體係,實現布局集中、產業聚集、功能完善。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山東支持外資造船企業與省內船企合作,建立戰略聯盟,推進造船產業向山東轉移。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進行海外並購,建設大型造船企業;支持骨幹造船企業與上下遊產業公司聯合發展,共同抵禦市場風險、金融風險;支持優勢企業強強聯合或重組中小企業和困難企業,培植大企業集團,提高產業集中度。
在融資方麵,山東將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為骨幹企業提供投資信貸支持。完善在建船舶抵押融資機製,確保企業資金供應。減免在建船舶抵押評估費,減輕企業負擔,探索開展船塢、船台、龍門吊等大型設備和海域使用權抵押業務,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預計到2011年底,山東海洋船舶、內河船舶、海洋工程裝備的生產能力分別可達到600萬載重噸、100萬載重噸、50萬標準噸;完工量分別達到400萬載重噸、80萬載重噸、35萬標準噸鴉船用設備本地化裝船率年均提高2-5個百分點,船用原材料本地化配套率達到80%,各主要經濟指標年遞增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