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09-04-02 00:00:00
“撤單”風波還未平息,“接單難”又擺在了中國造船業的麵前。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1?2月,國內船廠新接訂單僅為66萬載重噸,同比下降91%。
“從這一狀況看,市場仍處於停滯狀態,沒有複蘇跡象,”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曹友生表示。
2008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造船市場已經出現行情“拐點”。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下稱中船協)統計,去年第四季度全國新接造船訂單僅為261萬載重噸,不足全年的5%。
中船重工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安斌峰說,2008年10月以來,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市場已出現詢價多、下單少的情況,“100人裏麵,有80個人都是在詢價”。
安斌峰認為,前幾年市場行情過於火爆,造船業又是一個周期性很強的行業,今後幾年全球新接訂單有可能下降到高峰時期三分之一左右的水平。
中船協此前曾預計,2009年中國的新接訂單僅為2000萬?3000萬載重噸,與2008年相比下降約50%。
新接訂單量主要取決於全球經濟的複蘇程度,若2009年全球經濟在底部徘徊,上述數據還可能是較樂觀的預測。
“接單難”的背後,是撤單的大量湧現。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國內船廠被撤消訂單110艘、274萬載重噸,約占在手訂單總量的1.40%。其中,2009年1?2月共撤消訂單13艘、66萬載重噸。
曹友生說:“新興船廠和民營船廠遭遇撤單的居多,其中近80%都是出口船。”
不過,官方公布的撤單量仍低於市場預期,此前有分析認為將有20%左右的在手訂單將被撤銷。
安斌峰指出,由於前兩年承接訂單的預付款比例較高,部分船舶要到2011年或2012年才交付,包括航運公司、經紀公司在內的大部分船東仍在觀望之中。
曹友生預計,如果新船價格下跌達到40%?50%時,會有更多的船東考慮放棄預付款,選擇購買低價新船,那時撤單現象將更為突出。2月末,克拉克鬆新船價格指數為159點,較去年高峰時期的190點下降了16.32%。
曹友生介紹,中船工業集團所接訂單的預付款比例通常為30%?40%,地方民營船廠的預付款比例較低,隻有15%?20%。從這一數字來看,地方民營船廠麵臨的撤單風險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