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行業研究網
時間:2009-02-26 00:00:00
新出台的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將幫助中國造船企業擺脫困境,有助於造船業市場進一步複蘇。但需要指出的是,大船企明顯受益於船舶振興規劃,而在近期仍然低迷的市場下,中小造船廠將最先被“淹沒”。
自去年9月份以來,受金融危機強烈衝擊,浙江、福建、廣東等地中小造船企業麵臨著嚴峻挑戰。事實上,許多民營船舶廠的船東對今年的經濟形勢感到悲觀,萌生退意。
以浙江省為例,據統計目前5萬噸級以下造船設施產能過剩問題提前顯現,中小船企出現船台閑置,2萬噸級船台月租金已從50萬-60萬元降至幾萬元。
並且,“自產業下滑以來,撤單、延期交船現象也已不斷發生。”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材料顯示,截至2008年底,浙江發生訂單取消34艘,共計72.02萬載重噸(可見多為小型船),34艘船中出口船18艘,占52.9%。
“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尤其是四季度幾乎沒接到單子。而且交船的難度增加了,船東挑‘刺’多了,延期交船時有發生,造成船企資金無法回籠。”福建省相關人士也告訴記者。
“浙江省船舶產品結構不夠均衡,散貨船比例很高,在手持訂單中散貨船占了75.84%,遠高於全國的64.1%,油船和集裝箱船的比例較低。”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另一方麵浙江省訂單的大中小船舶比例與省內造船設施的能力分布不太協調,也使得中小船企壓力巨大。
表麵上看,目前浙江全省有2555萬噸訂單,可供船企運作三年,但實際適合該省的中小噸位船舶的訂單相對不足。“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浙江省5萬噸以上訂單占船舶訂單總量的比重達66.5%,5萬噸以下訂單占33.5%。”該專家表示,浙江省設計能力5萬噸級以下船台有335.3萬噸,占船台總量的84.8%。“5萬噸以上造船塢有150萬噸,但總的造船能力還是5萬噸以下為強,加之訂單僅占 1/3,如果市場萎縮,後繼訂單不續,一些中小船企過冬就很艱難。”
自去年11月全球船市經曆新接訂單“雪崩之月”後,全球船舶製造業越陷越深。今年1月份全球新船成交38.75萬載重噸,同比下降97.7%。“各方麵的矛盾和問題將日益暴露並尖銳化。這對生產能力形成不久,沒有造船經驗,缺乏市場基礎,資金、技術實力有限的新建中小船舶企業將是嚴峻的考驗。”另一位業內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