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行業研究網
時間:2009-02-23 00:00:00
“從2003年開始,造船市場已經持續高位運行五年時間,受到經濟形勢的影響,今年整個船舶行業都會經曆著一次洗牌的過程。”對已有十年以上船舶險銷售經驗的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珠江支公司業務員許東良來說,2009年不僅僅是對船東的考驗,更是對船舶保險訂單的考驗。
多數船東對今年的經濟形勢感到悲觀。“做不了了,不想做了,還不如出去打份工!”位於黃埔石化的廣州澤誠船舶物資公司總經理陸澤林表示,目前新加坡的碼頭聚集了來自各個國家的運輸船舶達6000艘,相關款項收不回來,對外的貨運訂單大不如從前。
“金融危機的影響已開始顯現,我的一個朋友就遭遇到了同樣的事情,雖然他對這兩年的形勢已經作了心理準備,但沒料到危機會來得這麽快,這麽猛。現在已經因為‘棄船問題’損失了一千多萬元。還有些做船舶配套產業的朋友也遭遇著行業性的萎縮,這都是連帶效應。”位於江門市新會的一位不願具名的造船企業老板告訴本報記者,現在不僅僅是國內,國外的造船廠也麵臨著新船訂單下滑和手持訂單棄船的風險。
種種跡象顯示,航運企業將在2009年麵臨最“寒冷”一年的考驗。從“無船可拆”到“無單可做”,前後不到半年時間,造船業與拆船業便完成了角色的互換。
“造船業對資金的需求特別巨大。造一艘船少則需要數千萬美元,多則數億、數十億美元,船企在長達1年至3年的造船周期中需要背負著巨大的資金壓力。”中國船舶工業市場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新龍指出,造船是一個人口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的行業,船企除了自有資金就是船東訂金和銀行貸款,但由於自身資信限製,新興民營船企獲得銀行巨額融資的可能性很小。業內人士表示,金融機構現在對造船業的信貸風險評估也比以往大大增強,已經停止對一些中小企業的新項目放貸。造船業麵臨巨大融資壓力,許多中小企業將麵臨破產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