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市自行車行業協會網
時間:2011-03-14 00:00:00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曾經被稱作“自行車的王國”,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成為街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上一代人對自行車的感情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永久、鳳凰是他們至今不能忘卻的牌子。自行車,記載了太多的故事,見證了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巨大變化。
1986年12月1日,全國第一個自行車生產集團??“永久”自行車集團成立。自此以後,“永久”牌自行車就成為了上一代人抹不去的記憶,同時也成為上世紀八十年代老百姓心中衡量生活水平的標準之一。
上世紀八十年代,手表、自行車、縫紉機曾被稱為中國家庭的“三大件”。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自行車,成為當時許多年輕人的夢想。那時候生產的自行車絕大多數外觀是清一色的黑,沒有現在五彩繽紛的顏色,更談不上五花八門的樣式,可選性幾乎為零。當時人們對自行車樣式的挑剔也沒有現在這麽高,因為當時生活條件有限,一個家庭有一輛自選車就不錯了。還都得小心嗬護著。
改革開放初期,自行車在人們心裏的位置很高,就像現在私家車一樣。大城市的人還可能做公交車上下班,但自行車往往更方便。家裏有一輛自行車,可以提高人們的出行效率。上世紀八十年代,自行車還是重要的運輸工具,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吃和用,基本上是靠自行車運回家的。其所承受的重量是我們現在的人無法想象的。在當時,自行車對年輕人的戀愛關係還可以起到促進作用,小夥子騎一輛嶄新的自行車去約會,成功率大大提高,單車戀情的始祖就是從那時開始的。上一代人賦予自行車的意義和感情是現代人不能理解的,自行車也已經超出了人們賦予它的意義。成為他們一個永久的記憶。
上世紀九十年代,自行車的角色已經發生了轉變,轉變成為大眾化的交通工具。用五顏六色、五花八門這兩個詞來形容當時街上的自行車一點也不為過。而且那時,自行車的替代品已經出現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口袋裏的錢更多了,對交通工具也逐漸“挑剔”起來。這個時候,摩托車悄然興起,替代了之前自行車的重要地位。道路上的機動車也多了起來,自行車已經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自行車見證了我們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也見證了老百姓30年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短短30年間,經濟迅速發展,交通工具越來越多樣化,自行車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自行車並沒有被人們所遺忘。現如今,自行車更多是代表著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我們相信,在這個意義上,自行車的回歸將會成為新的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