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時間:2011-02-25 00:00:00
“電動自行車行業恐怕真的是‘狼’來了。奇瑞汽車、東風汽車,以及紅星摩托、大運摩托這些大型企業紛紛謀劃進入電動自行車產業。它們的到來為產業帶來了新的氛圍,同時也將對既有的電動自行車企業帶來不小的壓力。”日前,在第二屆中國電動自行車行業年會上,與會人士發出了這樣的感言。
同樣,2010開始的電動自行車下鄉也對數年來“大躍進式”發展的行業帶來巨大的衝擊,如何在創新中求得發展,應對規模經濟的趨勢,成為擺在每家電動自行車企業麵前的難題。
“2010年開始的電動自行車下鄉對於中國電動自行車產業來說是機遇和挑戰並存的。電動自行車在下鄉的過程中一定要適應農村市場的需要,要結合農村市場的特點來設計、製造、服務、維修電動自行車。”中國自行車協會助力車專業委員會主任陸金龍表示。
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認為,在下鄉的時代背景下,創新的問題也應該跟下鄉相聯係。“我個人認為,下鄉關鍵是要很好地研究農村市場的需求,高科技必須為真正的需求服務。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是把運輸的需求跟短途的需求聯係起來,如何考慮車型的多樣化,蓄電池能不能通用等問題,即放在電動車上可以用、摩托車可以用,三輪車上也可以用,讓農民少買一塊電池。”
通過對技術形勢和當代技術發展動向的深入分析,一向大力支持鋰離子電池發展的何祚庥院士在此次年會上鄭重表示:“我一方麵高度鼓吹鋰離子電池,但鉛酸電池也要大力改進。鉛酸電池並沒有注定被淘汰,而是同樣具有很大的創新發展前景。目前鉛酸電池通過創新,充電次數可以延長到6000次。”
振龍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周雨方指出,一些發達國家尤其是西歐,電動車這幾年90%以上已經使用了鋰電池,在北京、天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中,鋰電池生產的比重也可能超過10%。電動自行車行業一方麵應該通過使用鋰電池,或者其他新材料的應用做出一些高端差異化的產品;另一方麵通過企業產業化規模的擴大把綜合成本降下來,鋰電池既要做高端車,同時也要研發和普及。
雅迪天津製造公司總經理王家中表示,目前的行業研發、產品更新主要是款式上,而沒有在產品的核心部件如電機、控製器、電池上去研發,這種投入往下走是一種資源的浪費,“產品的款式放慢一些,對產品的品質有好處。目前很多的款式還沒做成熟就淘汰了,其實是對消費者不負責任的態度”。他呼籲企業要在產品的研發上多下工夫,對行業的跨越式發展才會有推進性的作用。
寧波北鬥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繼平認為,創新一定要建立在行業發展的大勢上,這種大勢是急劇競爭和行業洗牌,2011年是關鍵的轉折點。規模、成本、技術,這三個點都離不開創新,2010年最大的電動自行車廠家已經達到了200萬輛這個數量級,但是配套的電機市場目前的產能還不到200萬台。目前整個電動車電機廠有300多家,按照電動自行車市場份額是2600萬輛或者3000萬輛計算的話,人均電機廠的產能隻有10萬台。“如果要推動整個電動自行車市場的洗牌,前提的條件一定是配套的電池廠、電機廠首先要有一個積聚,而積聚要靠規模。中國家電產業、輕工產業進行行業洗牌,規模和成本是永遠離不開的主題。”他還指出,推動行業洗牌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資本的介入,目前在幾家龍頭企業,家電行業出身的人都紛紛介入了這個行業,這個行業在未來3年一定會出500萬級的主機廠,也會出來相應的配套電池廠。
“大企業的進入可能會一改傳統生產製造的方式,首先要從螺絲的規格、材質上入手,每擰一扣都要用扭矩表測試。試問,我們之中幾個企業是像他們那樣做工作呢?這該引起大家非常高度的重視。”天津市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協會理事長龔孝燕呼籲,電動自行車企業應該加大研發和自主創新的力度,調整研發機製,增強行業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盡快改變行業同質化、低質化、無品牌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