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自行車協會網
時間:2011-01-13 00:00:00
北京在關於治理交通問題上,不僅限製汽車消費,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還計劃“複古”??推廣自行車。
據北京市交通委規劃設計處處長陳燕淩表示,北京計劃在文保區東城區5號線沿線、通州區八通線北苑至土城沿線、4號線中關村綜合商務區周邊地鐵站兩側3公裏範圍內,試點推廣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總結經驗後,將向全市推廣。在試點區域中,這些公共自行車租賃點將每隔500米設置一個點,主要在商務區、地鐵周邊以及大型公共設施旁設置。至於價格,北京可能會采取分段計費(前半小時或1小時免費,之後收費)的模式,並可能采取實名製租賃。此項目不能完全免費,是為了避免有些人占用自行車不歸還的問題。
這方麵,杭州已經有了經驗。2008年,杭州公交集團和杭州公交廣告公司共同出資500萬元,負責車輛引進、租賃網點與配套設施建立、人員招聘培訓等工作,並成功研發了國內首套職能化公共自行車服務管理係統及自行車鎖止裝置。杭州實行1小時內免費,1小時至2小時收費一元,2小時至3小時收費兩元,3小時以上按每小時3元計費。
“網絡布點、通存通取”的管理辦法,極大地方便了租還車。到任何一個服務點租出公共自行車,可到任何一個服務點歸還。據悉,按日均租用量25萬人次計算,相當於每天減少62000輛小汽車在路上行駛,減少廢氣汙染物31000公斤左右。
這一在杭州獲得一定程度應用的自行車租賃模式,在北京能否獲得推廣?北京麵臨更大的困難。首先,北京城太大,騎自行車出行很不方便,所以,目前的經驗是,公共自行車要實現和公交車站、地鐵站、火車站、汽車站以及商業區、行政辦公區的對接。
但北京和南方城市不同點還在於,北京的冬天異常寒冷,零下10度左右的氣溫,想要讓行人騎自行車出行很不現實,即使就三五公裏即能和公共交通實現接駁。
致力於城市發展的萬科公司總裁鬱亮還談到了另一個問題:很多城市中已經沒有了自行車專用道,所以騎自行車變成了一項和汽車競爭的危險出行方式。當然,更別說在露天受到的汽車尾氣汙染了。
據悉,北京已經對中關村西區的自行車出行係統進行了改造,主要是對邊角破損的綠地進行改造,將其變成自行車道。另外,所有自行車道都設置了隔離護欄,保障自行車路權。目前,北京交通部門正在對文保區進行調研,主要是對破損步行道進行修正,針對自行車道被擠占的問題進行解決,如果有公交車站因為公交車進站而影響自行車行駛的,可能會開辟自行車專用車道將公交車站繞開。
問題是,在原本道路交通資源就緊張的情況下,再開辟自行車專用道,路上出現了大量自行車流時,是否又會反過來影響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