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市自行車行業協會
時間:2010-04-12 00:00:00
近日, 2010央視網第三屆電動自行車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天津舉行。中國自行車行業協會理事長馬中超在論壇上指出,電動自行車行業盡管去年增速8%,但市場供大與求的局麵並沒有改變,2010年,企業市場定位的“準不準”,市場細分的“好不好”,將成為電動自行車行業洗牌的臨界點。
產業調整呈現亮點
中國自行車行業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2009年全國自行車總產量為7600萬輛,同比下降13.2%,降幅為1996年以來的最大。2009年,自行車、電動自行車、零部件出口普遍下降,全年累計自行車出口4615萬輛,同比下降8.2%,降幅為1986年以來最大。
馬中超表示,在生產、出口普遍下降的同時,自行車產業的調整呈現出三大亮點:一是企業的盈利能力增強,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9年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19.9億元,同比增長22.2%,行業銷售利潤由上年同期的2.7%大幅提高到3.2%,行業的整體盈利能力顯著提高。二是出口產品的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山地自行車出口比重由上年的31%下降為17%,其他未列明自行車出口比重由上年25%上升到40%,競賽型自行車出口量則是上年的4倍。三是市場需求的新變化,在國內市場電動自行車市場競爭的焦點經曆了由產品到價格,再到產品的變化。在出口市場,中亞、北非、中東、南亞等地區,發展中的國家進口量快速增長,成為具有潛力的新型市場。
據悉,從去年12月開始,自行車產業出口回暖,生產大幅度下降趨勢得以扭轉,實現了全年唯一的“雙正”增長。新年伊始,行業恢複性增長的勢頭進一步加強,今年1月,自行車出口量達到了407.5萬輛,同比增長21.4%。電動自行車出口3.9萬輛,同比增長2.8%。
馬中超認為,部分企業因為沒有核心競爭力,優勢遞減,很快將被市場淘汰,已成定局。有品牌優勢、品質優勢以及渠道優勢的三優企業,與產能過剩、打價格戰、低價競爭的企業分道揚鑣將成為行業的亮點。
馬中超同時透露,國家有關部門將於近期啟動新國標的修訂工作。新國標修訂將遵循以下幾項基本原則:新國標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新國標要有利於行業留有發展的空間;新國標的修訂要切實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和安全;新國標要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
“據我估計,電動自行車的新國標2010年年內有可能出台。電動自行車新國標和電動摩托車的國標將成為2010年產業發展的轉折點。對每個企業來講,我認為都將是一場趕考,是每個電動自行車企業必經的艱難之路,也是發展之路。”馬中超說。
中國自行車行業協會助力車專業委員會主任陸金龍告訴記者,政府部門、電動自行車行業、學術界等各界人士都在為新國標的修訂進行努力。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和委員們就對電動自行車產品標準提了不少意見。
綠色低碳大勢所趨
“新國標無論何時出台或怎樣出台,電動自行車產業都應該以發展低碳綠色經濟和生態環保產品的國策為依歸,按照節能環保、低碳低耗、安全耐用的基本要求,加強產品的研發創新和鋰離子動力電池推廣應用,按照國家技術標準和國際市場產品規範,努力開發高品質、輕便型、助力型和混合動力型的電動自行車產品,以及多功能、多用途的電動車產品,來滿足國內外市場需要。”天津市自行車行業協會理事長龔孝燕如此表示。
龔孝燕說,目前全國每年產銷的2000多萬輛電動車產品,雖然都是節能環保型的低碳綠色交通產品,與國際市場要求相比,大多數電動自行車產品品質不高,“碳足跡”殘留較多;大多數企業生產技術水平不夠高,產品生產的材料消耗和能耗較大,這與發展綠色產業的要求還相差甚遠,發展綠色產業還任重道遠。
論壇上,業內人士共同發出呼籲,目前國內電動自行車產業群存在的一個共性問題是:中小民營企業眾多,企業資質實力低下,在生產經營上普遍存在重產能擴張不重產品質量的傾向;在市場營銷上普遍存在低檔低價競爭不顧質量信譽的現象;在企業發展上普遍重眼前利益而忽視企業長遠發展。這種業態是國內電動自行車產品長期在中低檔水平上徘徊的根本原因,這種低質化瓶頸已嚴重阻礙電動自行車產品大量出口。為了盡快打破這種局麵,各級政府和行業協會當前應抓住發展低碳綠色經濟這個契機,一方麵通過積極引導幫助企業端正經營理念,轉變企業發展方式;另一方麵把節能環保的低碳要求量化為產品標準化技術指標,通過技術標準完善和強化產品質量檢測,促進產品質量性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