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時間:2011-11-08 00:00:00
印度首架完全采用“本國材料”生產的蘇-30MKI戰鬥機成功進行了首飛。這無疑標誌著印度對蘇-30MKI戰機國產化取得了重要成果。
完全采用“本國材料”生產,這其實顯示了俄羅斯向印度出口蘇-30MKI戰機項目的一個特殊之處。2000年10月,俄印兩國簽署諒解備忘錄,確定印度將按照許可證生產140架蘇-30MKI。此前,俄羅斯已經向印度出口了50架蘇-30MKI戰鬥機。根據協議,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的克拉普特分部將生產920台AL-31P推力矢量發動機、機體和其他部件生產將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盧克瑙和海德巴德的分部負責,最後將由HAL在納希克市的工廠完成了最後組裝。
按照協議,這個項目中俄方將向印度轉讓全部的生產技術。整個140架印度國產蘇-30MKI將按照4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是把整機運到印度,然後由印度廠家拆解再進行再組裝;第二個階段是半散裝件的組裝方式,也就是俄方將零部件出口到印度,然後印度將飛機組裝起來,國際上將這種方式稱為“螺絲刀組裝”;第三個階段是全散裝件的組裝方式,也就是部分部件由俄方提供,而部分部件由印度按照技術轉讓來生產,最後印度進行組裝;最後一個階段就是印度生產全部戰機零部件再進行組裝。前麵新聞提到的蘇-30MKI戰鬥機,就是這個第四階段生產出的首個產品。
據印度媒體透露,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按照許可證生產,已經生產了99架蘇-30MKI戰鬥機,還有81架。首架印度組裝生產的蘇-30MKI戰鬥機是在2004年出廠,由此來看印度國產化蘇-30MKI的生產率在每年在14架左右。按照原來的協議,印度要求截至2014-2015年,一共要生產140架,平均每年14架左右。但是剛才我們提到的數字,是180架蘇-30MKI。因為在2007年,印度自產蘇-30MKI又追加了40架。目前我們還無法判斷,印度能否具備在剩下2018年之前自行完成81架蘇-30MKI戰機的能力。因為這意味著,在剩下6年多的時間裏,印度每年要保證13-14架的生產量。這對印度航空工業來說是不小的壓力。
此外,在2010年印度再一次向俄方進口40架升級版蘇-30MKI戰鬥機。需要注意的是,這批40架戰機的價格極高,總價高達43億美元,平均每架價格接近1億美元,這已經和美國的F-35不相上下。有印度媒體猜測,這批戰機2018年將完成生產,而且並不是簡單的航電升級,而是具有攜帶核武器進行轟炸的能力,將直接隸屬於印軍戰略力量司令部。
即使對於未來完全國產化蘇-30MKI到底有多高水平,也要等到更多的信息來研判。但從印度空軍尋求核打擊能力以及進口美國大型運輸機、俄羅斯大型空中加油機和預警機的舉措來看,印度建設戰略空軍的決心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