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進入华体汇体育登陆[請登錄][免費注冊(ce) ] 我的辦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 資訊

淺談通用航空

來源:民航新聞網 時間:2012-02-22 00:00:00

六十年來,我國通用航空從無到有,奠定了新中國民航事業發展的基礎,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引起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大力支持。近年來,在中國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簡稱“民航局”)的重點扶持下,各通航企事業單位發展勢頭良好,從業人員素質不斷提高。特別是北京轄區內的通航事業更是蓬勃發展,現有通航企事業單位9家,作業項目涵蓋農業、測繪、電力、交通、郵電、環保、氣象、體育、旅遊和衛生等10大類100多項,對促進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通用航空機動性強,在醫療衛生、搶險救災等方麵具有其他交通方式無法比擬的優勢。在“98年抗洪搶險”和“5.12汶川地震”等特大自然災害發生後,廢墟上空總是活躍著通航的身影。通航人不辭辛苦,一班一班地接送重傷群眾,快速準確地向災區空投救災物資,有些村莊因為災後道路不暢,村民一連幾天斷水斷糧,通航運來的物資就是他們維係生命的唯一保障,飛機作業聲也被受災百姓親切地稱為“救命福音”。在災後重建和後續醫療救護工作中,通航的表現依舊搶眼,為災區人民盡快恢複生產生活,重拾對未來幸福生活的信心方麵做出了積極貢獻,受到了國家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航空飛行人才的教育訓練曆來是高投入、資金密集型產業。如果單靠航空運輸企業自行解決,無論是在飛機運行成本還是技術手段方麵都會捉襟見肘。通用航空以其專業培訓技術和飛機運行獨有的小成本、低油耗優勢迅速占領飛行人員培訓市場,多年來為航空運輸和自身發展培養和儲備了大量的飛行技術人才,從側麵搞活了人才培訓市場,為整個民航事業盡快適應市場經濟和全球競爭做了鋪墊。

  通用航空事業在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以及拉動航空消費等方麵也發揮著特殊作用。在國家”十二五“規劃計劃綱要中,明確將通用航空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範疇。隨著低空空域分類劃設與管理工作的持續推進,未來小型公務包機、私人飛機甚至民用無人機都會在祖國的藍天上有序翱翔。隨著通航飛機租賃市場的逐步建立,整個通航產業將朝著人才、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方向發展,為我國航空運輸產業結構升級、由粗放型發展向環境友好型發展模式過渡提供了一個探索平台。

  我國通用航空的發展是一個係統的整體躍進,它不僅帶動了機場保障體係的完善、低空空域服務和短途運輸體係的建立,而且促進了社會公共服務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其他相關產業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有力地拉動了內需,對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通用航空事業對我國社會做出的諸多貢獻是其自身艱苦奮鬥,不懈發展的成果,也是曆經了60年艱難曲折道路的漫長積澱。其間發生的重大事件不勝枚舉,僅就華北管理局轄區內的通航曆史而言,就可分為如下幾個階段:

  開創期

  新中國成立以後,1951年5月,軍委民航局首次使用C-46型飛機執行廣州市防治蚊蠅危害的飛行任務。1952年,中國民航組建了第一個通用航空飛行隊,即軍委民航局農林隊,基地設在天津,配備有捷克的愛羅-45型飛機10架,職工數十人,開展了多種通用航空作業項目的試驗與生產,日後,通航就在此基礎上發展壯大。

  低潮期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開始,我國通用航空事業受到很大的衝擊。由於通用航空的主要用戶農業、林業、地質、測繪部門仍按國家計劃按期提出通用航空任務,廣大的通用航空技術人員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堅持生產。這一時期,通航僅累計完成作業飛行280882小時,形成新中國通用航空史上的一個低潮。

  恢複發展期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我國經濟建設百廢待興,雖然在此前後補充了各類通用航空技術人員,更新了部分飛機、直升機和專用設備,但通用航空生產能力仍有限,無暇顧及加強業務建設、改善經營管理和提高隊伍素質等工作。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我國各項建設事業重新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在正確方針指引下,通用航空出現了新的轉機。1980年3月15日,民航局脫離空軍建製,劃歸國務院直接領導。這項決定有利於航空運輸和通用航空運用經濟手段,按照經濟規律辦事。1986年1月8日,國務院頒發《關於通用航空管理的暫行規定》,進一步規範了我國通用航空事業的各項管理。

  這一時期,先後引進了安-12、安-30、米-8、雲雀等飛機和直升機。這些機型大都是以渦輪噴氣發動機為動力,馬力大、載重量大、油耗低,機載電子設備比較先進,升限範圍大,飛機機動性好,一部分機型還配有自動駕駛儀,大大地降低了飛行員的勞動強度。同時也擴大了通用航空的應用範圍,使我國開展複雜地區的通用航空作業有了可靠的物質保證。

  持續發展期

  80年代開始,中國的航空運輸業進入持續快速的發展時期,到1991年,航空運輸總周轉量已達32億噸公裏,為1978年的10.7倍,平均每年遞增20%。改革開放帶動航空運輸的迅猛發展,民航局直屬航空公司購置大量運輸機,通用航空為航空運輸培養、儲備和輸送了大批空地勤專業骨幹和管理人才。這一階段,雖然通用航空也有較大發展,但從趨勢上看已發生嚴重下滑:作業量下降較大;相應機型沒有更新,飛機數量減少,整體實力日益下降。

  針對這一情況,1995年12月民航局召開了全國民航通用航空工作會議。會後做出《中共民航總局黨委關於發展通用航空若幹問題的決定》。《決定》下發後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經過多年的貫徹、落實已見成效。此後,我國通用航空進入了持續發展的時期。2009年12月,民航局下發了《關於加快通用航空發展的措施》,圍繞著“改善通用航空發展環境,增強通用航空的作業服務能力”這兩個方麵,提出了共15條具體措施,這是民航局曆史上第二次在通用航空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出台的重要政策。

  2009年5月26日,我國第一家專為通用航空培養綜合人才的院校——中國民航大學通用航空學院在天津正式成立。新成立的通用航空學院將開展包括高職、本科、研究生的多層次人才培養,並將逐步建成我國通用航空學曆教育、科學研究和技能培訓的基地,為我國通用航空事業的發展儲備人才。民航局局長李家祥為該學院成立揭牌並題詞。李局長強調,通用航空大有作為,辦好通用航空,人才培養是根本。

  自2000年以來,我國通用航空作業飛行總量年增長率為12.3%。2009年,我國通用航空作業123838小時,比2008年增加11.9%,其中工業航空作業52916小時,比2008年增加4.6%;農業航空作業26309小時,比2008年增加6.6%;其他通用航空作業44613小時,比2008年增加25.9%。按照國際民航組織統計口徑,全年通用航空飛行總量約為32萬小時。

  截至2008年底,通用航空行業現有飛行人員、機務維修、簽派等專業技術人員3201人,其中飛行人員2270人。通用航空機場、臨時起降點共有399個,其中通用航空機場70個,通用航空臨時機場(起降點)329個。截至2009年底,持通用航空經營許可證的企業為93家,通用航空飛機在冊總數為907架。

  近年,國家領導人在多個場合提出通用航空發展的重要性,有關部門相繼出台了有利於通用航空發展的政策措施。特別是2010年11月,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布了《關於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將低空空域改革作為助推通用航空發展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加之近年來通用航空製造業地發展,為通用航空產業鏈的發展帶來極大的動力。

  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的長足進步為通用航空發展提供了廣闊天地,機遇千載難逢,發展任重道遠,通用航空事業從小到大,由弱變強,離不開奮戰在民航各條戰線上的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共同努力。

||客服中心|||| |

地址:北京市東(dong) 城區建國門內(nei) 大街18號(恒基中心)辦公樓2座8層 郵編:100005

電話總機:010-58280809 傳(chuan) 真:010-58280810,010-58280820 會(hui) 員服務郵箱:member@anexpatinsingapore.com
會(hui) 員服務熱線: 010-58280888,010-58280836(工作日上午8:00-12:00 下午13:30-17:00)

Copyright © CCCME 华体汇体育登陆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將在文章轉載後一個(ge) 月內(nei) 支付原創作者稿酬。請未及時領取稿酬的作者及時聯係信息部,如超過6個(ge) 月未領取者,將被視為(wei) 自動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