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經濟網
時間:2012-02-10 00:00:00
近年來呈現高速增長態勢的東北地區國際航空運輸,在“十二五”期間有望得到進一步的增長。日前,民航局出台《關於推進民航東北地區國際航空運輸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東北地區國際航空運輸發展進行定位,確立發展目標和原則,並從八個方麵提出建議和措施。根據該《意見》,到“十二五”末期,東北地區國際航線年旅客吞吐量有望達到600萬人次,國際中轉旅客人數有望達到90萬人次,年國際貨運吞吐量有望達到10萬噸。
據民航局運輸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民航東北地區是全國民航七大區域之一,發展國際航空運輸符合國家公共航空運輸體係的總體布局,符合民航協調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實施全球化戰略、建設民航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國家實施東北振興戰略的客觀要求。
近年來,得益於東北地區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國家振興東北戰略的實施,該地區國際航空運輸一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東北地區毗鄰俄羅斯、蒙古和朝鮮半島,與日本隔海相望,且和俄羅斯有長達4300公裏的邊境線,是中國內地赴俄遠東地區的必經之地,更是國內理想的對東北亞、北美地區的客貨集散地。隨著近幾年國家東北振興戰略的推進,該地區已經形成了以沿海、沿邊和主要城市為重點的對外開放格局,國際航空運輸在擴大開放方麵相對於其他交通方式的優勢凸顯,並成為了該地區提高國際通達性,發展對外經貿合作,加強國際經濟與技術交流的重要通道。
根據該《意見》,東北地區國際航空運輸發展的定位是,充分發揮東北地區的區位優勢,以發展至日本、韓國、朝鮮、蒙古和俄羅斯遠東地區航空運輸為重點,力爭到“十二五”末期,把東北地區建設成為東北亞地區重要的航空運輸市場之一,服務於東北振興戰略作用明顯增強。其中,沈陽機場為我國東北地區麵向東北亞的客運門戶機場以及主要客運集散地,大連機場為該地區麵向東北亞的客貨運門戶機場及集散地,哈爾濱機場為該地區麵向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客運門戶機場。具體發展目標是,到“十二五”末期,東北國際航線年旅客吞吐量達到600萬人次,平均年增長15%;通過東北的國際中轉旅客人數90萬人次,占總量的15%;年國際貨運吞吐量達到10萬噸,平均年增長15%。
據了解,東北地區現有19個運輸機場。其中設立口岸的有8個,分別是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延吉、齊齊哈爾、牡丹江和佳木斯機場,除齊齊哈爾外,其他均開通了國際航線,通航日本、韓國、俄羅斯、新加坡、德國和朝鮮6個國家、24個城市。目前,該地區國際航空運輸主要集中在日本和韓國航線上,國際中轉業務發展迅速。與此同時,該地區存在著區域網絡結構不完善、基地航空公司運力增長緩慢等問題。
針對東北地區國際航空運輸發展的現狀、特點和存在的問題,《意見》從八個方麵對推進東北地區國際航空運輸的發展提出了政策建議和措施,即適當增加東北地區相關機場國際航權,完善國際航線扶持政策,加強政府監管和引導,保證時刻資源,加大基礎建設和配套設施建設,提高旅客和貨物進出境及中轉通關效率,建立協調機製,做好國內與國際航班的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