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時間:2012-12-26 00:00:00
中國國家空管委辦公室官員25日在四川綿陽表示,中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自2010年啟動以來穩步推進,在低空空域分類管理、配套設施建設等領域試點取得實質進展,空域活力得到釋放。
國家空管委辦公室空管局朱時才處長說,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工作經過兩年多創新實踐取得積極成果,2013年將在全國範圍展開。
朱時才在綿陽市召開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研討會上說:“備受廣大飛行愛好者和業內人士關注的低空飛行計劃審批在改革進程中得到積極回應,審批程序的簡化將極大釋放空域活力,管製空域飛行計劃審批將由前一日15時前縮短為飛行前4小時提出申請。”
通用航空,是指除軍事、警務、海關緝私飛行和公共航空運輸飛行以外的航空活動,低空空域是通用航空活動的主要區域。
空管部門從統籌公共運輸航空、通用航空、軍事航空低空使用需求出發,將低空空域劃分為管製、監視和報告三類實行分類管理,還根據當地實際需要劃設低空飛行航線。低空空域高度範圍通常是真高1000米以下,各地可根據需要適當擴大高度範圍。
據介紹,部分改革試點地區的通信指揮和低空監視設施已經建設完成。空管部門創新性地以多種形式在沈陽法庫、深圳南頭、海南東方和珠海航空產業園新建4個飛行服務站,著力構建覆蓋通用航空低空飛行的服務保障體係。
目前,改革試點已擴大至“兩大區七小區”,即沈陽、廣州管製區,唐山、西安、青島、杭州、寧波、昆明、重慶管製分區。
到2012年底,中國通用航空器達到1316架,比2010年增加206架;能夠開展通航業務的機場、臨時起降點超過400個,比2010年增加約100個;通航飛行時間達50多萬小時,比2010年增長三倍多。
2010年,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關於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從有利於通用航空事業、有利於航空製造業和有利於構建綜合運輸體係出發做出戰略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