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航空報社
時間:2014-01-09 00:00:00
為擺脫飛機起飛後成信息孤島的窘境,國內空地聯網正不斷向前推進。昨(8)日,在第六屆電子信息產業標準推動會上,北京信威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威通信”)透露,去年底,該公司向國際電信聯盟(ITU)提出的空對地飛機移動通信標準提案正式被采納為國際標準。據悉,這不僅可以讓中國推行飛機上網時不用向國外支付高昂的通信標準專利費,也有利於相關產業鏈的形成。
“一直以來,中國雖然對飛機上網非常關注,但並沒有相關標準可依。眾所周知,通信行業一定要有標準才能實現產業化發展,否則包括運營商、設備商等都不會願意參與。而如果使用國外的標準,則需要支付高昂的專利費。”信威通信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幾年來,飛機聯網被不少航企視為一大商機。據中國民航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 2012年全國民航運輸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6.8億人次,比上年增長9.5%,照此增速,空對地寬帶無線網絡如按每位乘客平均消費100元,2017年中國民航通信和娛樂市場將突破1000億元,並將持續拉動機上新興媒體市場的快速發展,為航空、電信等產業帶來巨大收益。
另一方麵,隨著民航業國際競爭日益加劇,而眼看眾多國外航企紛紛提供空中上網服務,促使越來越多的國內航空公司開始動了觸網念頭。此前,海航曾在北京至西安的一個航班上啟動國內空地聯網測試飛行,而東航也一直有飛機上網打算。
據了解,目前地空互聯的方式有兩種,分別是基於衛星方式的地空通信和基於ATG(地麵基站方式)的地空寬帶通信。去年,國航啟動的WiFi航班應用的是衛星通信,而信威通信的技術則為後者,利用地麵基站實施網絡覆蓋。
“目前,我們就飛機上網和國產大飛機項目主體中國商飛進行合作,同時也率先在通用飛機上進行測試。”前述信威通信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不過,他也坦言尚無法預測該技術何時能夠大規模商用。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要想在空中打電話、上網等,需要對飛機進行改裝,成本頗高,再加上使用人數難有保障,所以空中正常通信雖然遠期前景光明,但近幾年也麵臨不小的商業化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