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船舶新聞網
時間:2014-06-25 00:00:00
日前,國內部分媒體引用一家英國著名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稱,得益於過去一年全球船舶市場新船成交量的不斷攀升,手持訂單量的規模逐步放大,目前已經從2013年年底的9650萬修正總噸回升至1.097億修正總噸。據此,有評論認為,全球手持訂單量連跌5年之後再次出現回升,說明船舶市場或將迎來根本好轉。
不過,業界專家認為,某一個指標回升並不反映本質問題,很難就此判定船市已真正走向複蘇,新船成交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據統計,今年前5個月,全球新船成交量呈現逐月下降趨勢。5月份,全球新船成交量為398萬載重噸,環比下降45.4%,為2012年12月反彈以來的最低水平。這表明國際船舶市場已出現回落跡象,船企對於未來市場走勢尚不能盲目樂觀。
中國船舶工業經濟與市場研究中心主任包張靜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手持訂單量的回升主要有兩大原因。其一,造船完工量的下降使得不少造船企業依然麵臨“交船難”的問題。今年年初以來,全球造船完工量不斷下降,而承接新船訂單量同比大幅增長,“此消彼長”,必然使得手持訂單量回升。其二,落後產能不斷退出。比如,隨著我國接連出台一係列政策,重拳化解造船產能結構性過剩矛盾,使得不少船企關、停、並、轉,這在消解一部分造船產能的同時,也使得不少“沉睡的訂單”永遠無法實現交付,但是這些訂單仍然會顯示為“手持”。據此,包張靜認為,總體來看,手持訂單量的回升對於船企而言自然是好事,但是由於新造船市場價格回升較慢,要想從根本上扭轉生產經營的困局尚需時日。
目前,航運市場未見根本好轉,波羅的海幹散貨綜合運價指數(BDI)自3月下旬再次出現大幅下跌後,至今仍在1000點左右徘徊。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越來越多的船東開始觀望市場,對下一步是否繼續下單訂船持謹慎態度,這使得全球新船市場最近開始失去活力。因此,業界對船市的複蘇應持謹慎態度。造船企業還應做好新船成交量繼續下滑的準備,合理安排船位、控製船期、確保交付,把握好企業的盈虧平衡點,做好成本管理和風險預判,保證經濟效益。“造好船、交好船,這是對企業最基本的要求,有訂單就一定不能讓訂單砸在手裏。”包張靜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