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船舶設備網
時間:2014-06-25 00:00:00
2015年年底前引導新建一批川江及三峽庫區大長寬比、LNG動力和高能效示範船;2015年年底前,爭取完成符合規定補貼條件老舊運輸船舶的拆解……昨日,記者從長江航務管理局獲悉,加快推進“十二五”期長江水係船型標準化工作方案正式試行,長江水係船型標準化邁出標誌性的一步。
據了解,川江及三峽庫區大長寬比示範船是國家為緩解三峽船閘通過能力不足,而大力推進的一種充分利用三峽船閘閘室麵積、提高單閘最大通過能力的節能減排船型。該船型長130米、寬16.2米,目前已納入長江水係過閘運輸船舶標準船型主尺度係列。按照現行過閘標準,四艘示範船型同時通過三峽船閘,理論通過能力一閘次將達到2萬噸左右,大大高於當前一次9700噸的翻壩通過量,將極大提升三峽船閘的通過能力。
數據統計顯示,截止6月15日,三峽雙線五級船閘,11年以來過閘貨物運量達到6.91億噸,平均每年0.63億噸。三峽船閘為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作用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按照以上理論數據,船型標準化改造完成後,三峽船閘在滿負荷運行狀態年過閘貨物運量將翻番。
根據今年4月下發的《關於印發〈內河船型標準化補貼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對於新建川江及三峽庫區大長寬比示範船,在2013年10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期間建造完工的,單船補貼400萬元;在2015年4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間建造完工的,單船補貼300萬元。
同時,試行方案為船型標準化提出了硬杠杠:運政部門不得為新建非標準船舶和禁止進入運輸市場的船舶辦理營運手續,海事管理機構不得為新建非標準船舶辦理船舶登記手續,對禁止進入運輸市場的船舶不予簽證放行,船檢部門不受理非標準船舶的建造檢驗,船閘管理機構不得為禁止過閘和禁止進入運輸市場的船舶安排過閘。
對此,武漢某造船廠相關人士表示,船型標準化一方麵對造船企業的生產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將使部分既“吃不飽”又“消化能力有限”的小船廠淘汰出局,也將滿足一部分過去因產能過剩而“吃不飽”的中大型造船廠的市場需求,總體而言對造船業將是一次市場拉升,屬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