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鋼聯資訊
時間:2014-08-05 00:00:00
目前,業界還因海洋鑽井平台(設備)的產能過剩風險因素而猶豫不決,不過船東還是不停的進行自升式平台、半潛式平台、鑽井船以及鑽井平台(Tender Rig)等的海洋鑽井設備新造項目。
近日在北美頁岩氣熱潮之際,業界開始擔心海洋裝置產業的未來,不過眼下海洋鑽井平台的訂單持續呈現增長趨勢,而好像不需要對此擔心。
根據IHS Petrodata分析,從去年開始到現在,全球有總共103座(艘)海洋鑽井平台訂單,其中,自升式平台有77座訂單,占有率超過一半,還有鑽井船、半潛式平台以及鑽井平台分別由18艘、6座以及2座訂單。中國造船廠獲得了其中一大部分的訂單,在政府提供的金融扶持及海洋平台訂單量力爭上升的政策之下,獲得了較好的成績。新加坡及韓國也持續保持了平台接單步伐,尤其是阿聯酋在去年共獲得了7座平台訂單而備受關注。
今年6月,全球海洋鑽井設備的手持訂單量為161座,相比1年前增加30座。其中,自升式平台101座、鑽井船35艘、半潛式平台18座以及鑽井平台7座。
按造船廠建造情況看,相當多的平台在遠東(98座)或東南亞地區(43座)造船廠在建。
中國及新加坡主要建造自升式平台,而韓國的主打產品為鑽井船。還有全球在建的共有19座半潛式平台之中,占一半的由韓國造船廠負責建造。以鑽井平台為例,中國及馬來西亞造船廠分別建造5座及2座平台。
另外,海洋鑽井設備市場的最大問題在於僅有26座平台確保租賃商,剩餘的135座為投機性訂單,為了縮短交付之後的讓費時間,盡快要找到租賃商。在投機性訂單中,眼下又25座左右的平台先訂造之後簽署包租合同。
眼下,約有40多家船東訂造了鑽井平台,挪威Seadrill公司訂造了11座平台,而都在建之中,然後Ensco公司(6座)、Grupo R公司(5座)以及Maersk公司(5座)等僅次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