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時間:2014-09-03 00:00:00
沈陽8月26日電,通用航空是民航事業的兩翼之一,已被列入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和低空空域的逐步開放,我國通用航空 產業發展已經迎來了一個難得的曆史機遇期。在26日舉行的“中國工程科技論壇(第187場)暨首屆中國(沈陽)通用航空發展高峰論壇”上,“創新”成為與 會院士和專家主題發言中的一個關鍵詞,未來通航產業發展中,新能源、新材料將占據重要位置。
通航產業發展必須環保先行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楊鳳田表示,環境保護是基本國策,我國通用航空產業處於起步階段,隨著通航的快速發展,我國天空將有上萬架,甚至幾 十萬架通用飛機在天空飛行,其排放對大氣的汙染不能低估,要吸取其他產業發展的教訓,再走發展、汙染、治理的老路,必須把環保擺在首位;大力推動清潔能 源、環境友好型通用飛機自主研發,國家有關部門要製定通用飛機排放標準,對引進和自行研製的飛機提出要求,堅持準入製度。
使用複合材料將扮演重要角色
數據統計,截止到2011年底,國內通用航空器約1154架,翼梁、機身、水平安定麵、操縱麵等重要部位普遍使用複合材料,應用比例也越來越高,其中小型 飛機中複合材料的用量最高達90%,2007年通用飛機複合材料用量占航空複合材料的57%,這一比例預計在2020年將上升到70%左右。
為此,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祥寶表示,中國是玻璃纖維最大的生產國,年產量達500萬噸以上,目前已經形成了製造技術平台,下一步應建立通航複合材料性能檢測中心,和數據庫,降低材料鑒定的成本和時間,縮短複合材料應用於通用飛機的研發周期。
使用燃料電池將是大勢所趨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燃料電池工程中心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介紹說,相比於傳統航空發動機使用燃油,以氫燃料電池為能源的飛機,具有比能量高、低溫 性能好等優勢,動力將增加3倍以上,未來應重點發展,如能解決氫罐、壓縮機等關鍵部件的國產化問題,將大大增加中國通用航空在世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