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百方網
時間:2014-10-20 00:00:00
首次覆蓋,給予汽車電子行業增持評級。智能汽車作為一種交通工具,終極目標是解放人類,實現安全、清潔、自動駕駛,其物理基礎是電子化;市場熱炒相關概念,我們的差異化在於認識到汽車發展規律應為電子化à智能化à自動化,Tesla+Google正在加速這一進程。我們預計中國汽車電子市場規模將在2015年突破4000億元,增速15%;大陸廠商在部分細分領域依靠新品推廣及進口替代,增速將超過30%。我們給予汽車電子行業增持評級。
汽車智能化的核心需求來源於消費者追求安全、舒適、節能、互聯。寶馬認為汽車中90%創新由電子產品實現,主要體現在整車控製、車身控製、車載信息三方麵。賽迪預計到2015年車身和車載電子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CAGR超20%;我們根據功能與價格、產品安裝難易等要素遴選,認為如胎壓監測、夜視係統、偏離預警、抬頭顯示等產品需求強、價格適中,有望快速爆發;同時前後裝價差巨大,可能在國內率先在後裝市場起步。
電氣化和智能化給了中國車企彎道超車的曆史機遇。1)雖然整車係統還有很大差距,但比亞迪(47.93,-0.420,-0.87%)在加速和控製的核心指標上跟國際品牌不相上下;2)電氣化和智能化雖然技術難度很高,但是產業鏈相比傳統汽車業,更短,更集中,比如電動車核心是電池、電機、電控,mobilesye核心是算法,因此國內企業集中攻克是有希望的;3)國內的汽車標準和召回要求實際上比國際同行要低,給了自主品牌汽車積累係統設計能力的機會和空間,這在傳統汽車領域是很難實現的。
投資邏輯:沿著基礎設施、單車智能、網絡互聯的線索挖掘。我們認為與智能手機的投資邏輯類似,應順著如下路徑尋找標的:1)用電器件增多提升電路功率,電源及配電係統要求提升;2)單車智能更多來源於車身控製和車載信息,提供了基礎的信息數據;3)車內數據需要與網絡互聯,車聯網提供了新的商業模式。
本篇報告新增覆蓋公司及評級。首次覆蓋:均勝電子(23.86,-0.940,-3.79%)(增持);維持評級:銀河電子(25.38,-0.420,-1.63%)(增持)、京威股份(12.46,-0.470,-3.63%)(增持)、星宇股份(18.71,-0.380,-1.99%)(增持);相關上市公司:盛路通信(25.84,-0.440,-1.67%)(國泰君安通信團隊覆蓋,增持評級),比亞迪、滬電股份(4.90,-0.230,-4.48%)、中達股份(6.29,-0.120,-1.87%)、寧波華翔(16.75,-0.180,-1.06%)、東風科技(13.79,-0.370,-2.61%)、亞太股份(15.50,-0.210,-1.34%)(未評級)。
催化劑:國家強製要求所有新車安裝某些電子產品(如胎壓監測、車車通訊等);主動安全技術重大突破實現大幅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