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時間:2014-10-29 00:00:00
近日,中船工業集團(業內稱“南船”)和中船重工集團(業內稱“北船”)下屬上市公司頻頻召開投資者交流會,介紹正在推進中的資產整合等相關情況,引發市場強烈關注。從相關上市公司已經披露的信息來看,中船工業核心軍品業務資產將注入廣船國際,而中船重工科研院所資產整合也已是箭在弦上。
廣船國際將獲注核心軍品
昨日,廣船國際在上交所投資者互動平台召開投資者說明會,就投資者普遍關心的與本次重組有關的問題進行交流。公司董事長韓廣德、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施衛東出席會議。
記者注意到,說明會上盡管相比公告內容沒有進一步透露的信息,但從如下回複中可以窺見本次重組停牌時間逾6個月的原因:本次重組收購第三方造船資產涉及多個潛在收購標的的比選和商業談判,為了本次重組的保密性,所有商業談判及盡職調查工作均於停牌後開展,就收購第三方造船相關資產對多家潛在收購標的進行考察和盡職調查,並與潛在交易對方進行了多輪商務談判,目前已初步明確收購標的資產範圍及收購方案,公司正就收購有關事項的細節進行最後的落實和完善。
換言之,相比向關聯方收購的中船黃埔文衝100%股權,向第三方收購的民船資產才是造成停牌時間如此之長的原因。一位接近公司的人士坦言,上市公司在重組停牌期間召開投資者網絡說明會十分罕見,公司也考慮到了投資者的訴求才提出召開本次會議。有券商分析師認為,目前中小民營船廠經營普遍低迷,收購第三方造船資產將迎來最佳時機。
公司擬收購的另一部分資產――中船黃埔文衝100%股權工作可以說推進得比較順利。該船廠在2013年12月18日,由黃埔造船、文衝船廠合並成立,包括長洲廠區、龍穴廠區和文衝廠區三大廠區。主營導彈護衛艦等軍船、AHTS和PSV及鑽井平台等海工、海洋救助船等公務船、支線集裝箱船和挖泥船等特種船。
其中,黃埔造船廠是我國曆史最悠久的海軍艦船建造廠家之一,幾十年來為海軍建造導彈護衛艦、導彈護衛艇、導彈快艇等各類戰鬥艦艇和輔助艦艇共20多型200多艘。資料顯示,海軍主力護航艦隻――054A型導彈護衛艦目前是滬東、黃埔各占一半,056型輕型護衛艦,黃埔占中船工業集團一半,占到總量中的30%。
將重要的核心軍品業務資產注入廣船國際這樣一家“A+H”股上市公司,足見中船工業集團推進資產整合的決心。這是因為,中船工業集團的資產證券化步伐要大大落後於中船重工集團。因此,有市場人士認為,為了加快步伐,廣船國際將成為中船工業集團最重要的上市平台,甚至是集團船舶整體上市的平台。
從內在要求來看,廣船收購完中船龍穴後,龍穴造船的產品結構就和中國船舶旗下的外高橋造船有相似之處,在8.2萬噸散貨船、VLCC上存在同業競爭。在廣船收購龍穴造船的收購報告書中,中船工業集團出具了關於避免同業競爭的承諾,“在法律允許且條件成熟的前提下,本公司將在未來適合的時機以合法合規的方式積極推動解決上述同業競爭問題”。
中船重工院所整合箭在弦上
相比中船工業集團,中船重工集團的資產證券化步伐更快。自2009年12月中國重工上市,中船重工集團就穩步推進整體上市工作;中國重工在IPO後每一年幾乎都有資本運作,累計已完成4步,穩步推進集團民船造修、核心軍品及部分非船資產的注入。經記者計算,如果考慮到年初核心軍品總裝資產的注入,預計集團資產證券化率將超過60%。
不過,在麵上的“大塊頭”資產注入後,中船重工集團也在考慮下一步,即利潤豐厚的科研院所資產。近期,中船重工集團出台了《關於全麵深化改革的若幹意見》,涉及大力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積極引入外部資本、推進資產證券化、員工持股、股權激勵、推進科研院所分類改革等多個方麵,並明確提出2014年完成科研院所分類方案等。
與此同時,中國重工也於10月13日至10月21日在上海、深圳、北京開展軍工改革主題推介會,與投資者展開交流。10月13日晚間,公司公告將采取“新設”方式組建4家控股公司,對旗下16家科技產業公司進行重組整合。
此次擬重組整合的16家科技產業公司中,10家為全資子公司,6家為直接或間接控股公司。公司重整的基本思路是:按照科技產業公司曆史沿革,分別設立4家控股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16家公司原本是分別從集團707所、711所、716所、725所裝入上市公司的。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隨著控股股東中船重工集團拉開軍工改革大幕,上述四大科研院所的其他資產或將注入中國重工。事實上,此次新設立的4家控股公司就是上市公司搭建的4個對接集團資產注入的平台。
記者得到的一份機構投資者調研紀要顯示,中船重工集團下屬科研院所的改製一直走在十大軍工集團前列,下屬28家科研院所中基礎性研究所較少,集團將優先選擇體量大、效益好的資產分主題板塊注入上市公司。目前,除前述4家研究所中的部分產業進入上市公司外,還有6家研究所改製基本完成,已完成公司製投資平台的組建。後續經主管部門批複同意後,即可啟動資產注入。據悉,首批注入的資產將圍繞中國重工主營業務,首批可能注入5、6家科研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