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進入华体汇体育登陆[請登錄][免費注冊(ce) ] 我的辦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 資訊

交通運輸信息化加快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時間:2014-10-29 00:00:00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轉變交通發展方式、優化交通運輸結構,以信息化引領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實現提質增效升級,是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交通運輸行業的戰略任務。

交通運輸部門要在進一步完善各地、各種運輸方式運行管理、生產服務等信息係統的基礎上,推動跨區域、跨部門、跨運輸方式間的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和服務融合,建立互聯互通的智能物流網絡和一體化客運信息綜合服務平台。

國務院發布的《指導意見》高度重視長江經濟帶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設,要求完善長江航運等智能化信息係統,推進多種運輸方式綜合服務信息平台建設,實現運輸信息係統互聯互通。這標誌著大力推進交通運輸信息化智能化,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係將成為加快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

《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2014—2020年)進一步提出要“率先建成網絡化、標準化、智能化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要求在進一步完善各地、各種運輸方式運行管理、生產服務等信息係統的基礎上,推動跨區域、跨部門、跨運輸方式間的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和服務融合,建立互聯互通的智能物流網絡和一體化客運信息綜合服務平台。

信息化是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係的客觀要求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轉變交通發展方式、優化交通運輸結構,以信息化引領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實現提質增效升級,是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交通運輸行業的戰略任務。

以現代信息技術推動交通運輸服務水平提升。交通運輸行業應在努力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提升運輸裝備水平的同時,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交通運行監測,促進交通運輸要素之間高效協同,優化運輸組織方式和生產運營形態,提高物流運行效率和出行服務水平。

各種運輸方式信息化發展應遵循各自客觀規律。由於各種運輸方式的經濟技術特點不同,管理體製也各不相同,應充分尊重各種運輸方式的特點和發展規律,充分調動各方麵力量加快提升各自信息化水平,為建立各種運輸方式融合協同的信息服務平台奠定基礎。

以信息化協同發展助力綜合運輸體係建設。綜合運輸體係需要實現各種運輸方式從分散、獨立發展轉向一體化、集約化發展,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交通運輸行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推動多種運輸方式之間信息高效共享,有效整合並合理配置各種交通運輸資源。

長江經濟帶交通運輸信息化發展任重道遠

經過“十一五”、“十二五”期的建設,長江經濟帶已初步建成廣泛覆蓋、互聯互通、業務協同的交通運輸信息化體係,各業務領域的信息化正深入推進,東部地區和中心城市的交通運輸信息化應用廣度和深度都達到了較高水平,行業信息化發展具備良好基礎。但不同地區、不同運輸方式、不同業務間信息化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深入、不持續等問題依然較為突出,協同聯動、信息服務體驗、業務應用品質和持續發展能力等方麵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信息化的整體水平和發展質量還不能適應現代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需求。

推動長江經濟帶交通運輸信息化又好又快發展

為加快推進智能化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長江流域交通運輸部門應搶抓機遇,主動作為,深化各項業務信息化應用,盡快提升長江航運、公路運行、城市客運等滯後領域的智能效能和中西部地區交通運輸信息化發展水平,並著力推動跨區域、跨部門、跨運輸方式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合力建成決策科學、生產智能、管理智慧、服務人文的交通運輸智能服務體係。

完善交通運行監測和保障體係。全麵推進長江數字航道建設,建成全麵感知、廣泛互聯、深度融合、機製完善的智能航道技術體係,實現航道動態預警、智能養護、聯動管理和融合服務。加強長江電子巡航係統、各類船舶協同監管係統、治安防控平台、船舶汙染監測網建設,繼續推進重點港區、橋區船舶交通管理係統建設。完善長江經濟帶交通基礎設施、重點運輸裝備運行監測體係,加強跨區域路網、航道網運行信息聯網。積極推動城市智能交通係統發展,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在長江流域鐵路新建及改擴建路段同步推進列車運行控製係統建設,進一步加強長江流域空管信息係統升級改造。

推動運輸生產智能服務係統建設。鼓勵長江流域各港口完善碼頭生產調度係統功能,利用EDI、RFID、GPS、CCTV等技術,提高港口生產和物流作業效率;推動長江流域船閘智能調度和聯合調度係統建設,升級改造長江引航服務係統。積極引導公路貨運樞紐場站加強物流管理平台建設,在綜合客運樞紐推廣使用生產調度和電子售票等係統。積極推動長江流域中心城市公共交通車輛運營調度管理係統建設,提高公交營運效率。完善長江流域鐵路運輸生產組織、運輸調度指揮等係統,加強客貨運車站生產調度係統的升級改造。推進民航簡化商務信息係統建設,進一步完善機場離港係統、航空物流信息平台。

推進物流公共信息服務係統建設。充分調動各種社會資源,以沿江主要港口為節點,推進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建設,並推動區域性平台互聯互通,實現多種運輸方式聯程聯運;積極引導第三方物流平台健康發展,實現供應鏈上下遊廣大中小企業運力、線路、貨源等資源的匯聚整合;積極建設城市配送綜合信息服務平台。推進沿江對外開放港口的交通電子口岸建設,整合交通運輸行業口岸相關業務,實現相關部門間信息及時交換、業務在線辦理,並推動各地電子口岸與沿海地區電子口岸的互聯互通。推動長江流域三大航運中心、主要港口聯合建立長江多式聯運信息共享平台建設;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加強航運集裝箱的動態跟蹤,促進相關港口間集裝箱生產調度作業協同。建立長江危化品運輸動態跟蹤係統、重點物資跟蹤管理係統。

促進公眾出行信息服務係統健康發展。積極引導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係統(ETC)和聯網收費係統建設,實現長江經濟帶ETC聯網;拓展高速公路交通廣播網絡覆蓋範圍,提高動態路況信息服務設施覆蓋率。完善長江幹線安全信息廣播係統功能,推動船載信息終端的有效整合和綜合利用。積極推進公路客運、水上旅遊客運聯網售票和電子客票係統建設,並推動長江流域跨省市客運售票聯網;推動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客運售票係統聯程聯網服務係統發展。推廣普及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完善技術標準,推動“一卡通”互聯互通。大力完善交通運輸電子政務係統,提高網上許可申辦效率,推動跨區域、跨部門聯合許可一站式服務。擴大交通運輸公共信息資源開放,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整合各方資源,開展公眾出行綜合信息服務係統的建設和運行。

完善信息化建設和運行機製。著力完善交通運輸業務運行管理機製,為實現“兩化融合”提供可靠的製度保障;加強交通運輸信息化統籌協調,在基層單位積極推廣交通運輸核心業務應用。加強關鍵技術自主研發和聯合攻關,完善行業信息資源共享技術體係及基礎性標準體係;全麵推進行業網絡和信息安全技術和管理體係建設。支持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加強電子政務建設。

||客服中心|||| |

地址:北京市東(dong) 城區建國門內(nei) 大街18號(恒基中心)辦公樓2座8層 郵編:100005

電話總機:010-58280809 傳(chuan) 真:010-58280810,010-58280820 會(hui) 員服務郵箱:member@anexpatinsingapore.com
會(hui) 員服務熱線: 010-58280888,010-58280836(工作日上午8:00-12:00 下午13:30-17:00)

Copyright © CCCME 华体汇体育登陆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將在文章轉載後一個(ge) 月內(nei) 支付原創作者稿酬。請未及時領取稿酬的作者及時聯係信息部,如超過6個(ge) 月未領取者,將被視為(wei) 自動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