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進入华体汇体育登陆[請登錄][免費注冊(ce) ] 我的辦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 資訊

智能交通:未來無人駕駛汽車不再是雞肋

來源:中安網 時間:2014-11-17 00:00:00

近日,矽穀的科技專家組在《TheAtlantic》雜誌上表示,無人駕駛汽車將會在2022年廣泛進入到大眾的生活中。

但是不要想的過於美好,無人駕駛汽車至今依舊不成熟。2012年Google汽車的第一次試駕略顯悲劇,在汽車轉彎或在施工路麵行駛時,還是需要駕駛員來人工操作。

不過兩年之後的今天,科學技術和工業設計突飛猛進的發展,無人駕駛汽車變得更加“聰明智能”,不過卻麵對了嚴峻複雜的現實問題——激烈的市場競爭。奧迪和奔馳公司先後獲得了無人車行駛的牌照許可;通用汽車宣布在2017年前,將會提供限量版的凱迪拉克無人駕駛汽車;而席卷全球電動車行業的特斯拉,其最新上市的ModelD電動車同樣擁有出色的自動駕駛功能。Google無人車想要分得這塊炙手可熱的市場蛋糕,著實不易。

另外困擾廠商和研發者們的更為棘手的問題是,用戶基本上是不會放棄手中現有的汽車。7月份針對大量司機的一份調查數據表明,現今用戶對無人車的安全狀況表示擔憂,更為重要的是,用戶也不願花更多的錢隻為了買一輛華而不實的無人車。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消費者才逐漸接受由混合動力車到電動車的轉變;毋庸置疑,讓消費者能徹底接受無人駕駛汽車,耗費的時間和精力將會更長。

無人車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當Google無人車正式上市銷售的時候,需要和其他各家廠商的無人車行駛在相同的公路上,另外每一品牌針對安全防護的方案也不盡相同。這勢必導致了市場不能使用統一的方案,來進行規範製約。此外Google無人車麵臨的最大問題並不是缺乏技術,而是如何更好的應對現實生活中美國交通係統的挑戰。

借鑒公交係統讓無人車不再是“雞肋”

自從在19世紀推廣應用科技與商業模式結合的交通係統,美國的公共運輸係統就到達了曆史承載客流量的最大值。不妨借鑒學習公共交通係統。全世界的特大城市,從波哥大到廣州,再到雅加達,公共交通總是能夠用更快的速度、更經濟的成本、選擇更加靈活和高效的路線,做到將盡可能多的乘客安全的送到目的地。現在,私人的無人駕駛汽車如何能做到像公交一樣,在速度盡可能快的前提下,讓車與車間的距離還能保持著僅僅幾英尺之近?

舉個更為具體的例子來說明公共交通係統的優勢。由於2012年的超級風暴珊迪破壞了許多鐵軌隧道,紐約州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找到合適的方法,讓公路能夠承載盡可能多的人流量,來緩解鐵路交通壓力。新澤西州交通規劃局前任領導、普林斯頓大學交通研究項目的負責人AlainKornhauser表示,在現在技術完全能夠實現的前提下,如果每輛無人車之間間隔保持在安全距離1.8米,連接紐約市和新澤西州的林肯隧道專用車道,將有能力每小時承載超過200000名旅客,效率將是目前的5倍。

現階段對於各大無人駕駛汽車廠商而言,最關鍵的事情並不是繼續做出“花裏胡哨”卻易用性低的產品,而是沉下心來好好思考如何切實優化無人車,來更貼合現實社會的需求。消費者需要的不應該是“故障-維修-再故障-再維修”bug車,而是能徹底改造人類交通係統的能開、能上路的安全穩妥的無人車。

||客服中心|||| |

地址:北京市東(dong) 城區建國門內(nei) 大街18號(恒基中心)辦公樓2座8層 郵編:100005

電話總機:010-58280809 傳(chuan) 真:010-58280810,010-58280820 會(hui) 員服務郵箱:member@anexpatinsingapore.com
會(hui) 員服務熱線: 010-58280888,010-58280836(工作日上午8:00-12:00 下午13:30-17:00)

Copyright © CCCME 华体汇体育登陆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將在文章轉載後一個(ge) 月內(nei) 支付原創作者稿酬。請未及時領取稿酬的作者及時聯係信息部,如超過6個(ge) 月未領取者,將被視為(wei) 自動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