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
時間:2014-12-04 00:00:00
11月20日,環城東路、人民廣場、長征路消隊站三處公共自行車租賃點初步安裝到位。記者從襄樊大道整治指揮部獲悉,按工程預計,襄樊大道沿線將設23個公共自行車租賃點,配車500輛,於年前全部建成到位。這也是我市首個公共自行車租賃係統。(11月21日《襄陽日報》)
在城區不斷擴大、汽車日益普及的今天,作為解決我市居民“最後一公裏”出行問題的公共自行車應運而生。這一惠民舉措,必將給城市人民帶來一次環保理念的更新。
發展公共自行車租賃係統,既可以延伸公交服務,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機動性和可達性,又能吸引小汽車出行者改變出行方式,節約道路資源、減少環境汙染、緩解出行難等問題。據測算,如果投放1萬輛免費租賃自行車,按照每天使用6人次的保守估計,將有6萬人可以從中受益。按照一輛車載客60人計算,可以少投入約1000輛(次)的公交車。根據城市公交車的平均油耗40l/天計算,每天可直接節省的燃油達4萬升,每月則累計節油高達近125萬升。如再以平均每輛私家車乘坐4人、每天每輛車消耗5升燃油計算,每天可節省燃油7.5萬升,每月更是高達4225萬升。因此,建自行車租賃係統解決出行難問題,不但是個新亮點,更是一筆劃算的經濟賬。
在發達國家已開始注重城市交通由“以車為本”向以人為本轉變的背景下,作為人口大國的中國,理當更新觀念,把以人為本、綠色出行作為城市道路交通發展、管理的指導思想。
早在2012年2月,國家發改委等17個部門就發布了《“十二五”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實施方案》。方案提出“1公裏以內步行,3公裏以內騎自行車,5公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毫無疑問,建設公共自行車租賃係統,倡導市民自行車綠色出行,過低碳生活,無疑是一種對文明、有序交通的理性回歸,也是減少環境汙染的科學發展之道。
當然,對於政府部門來說,倡導市民多騎自行車,提倡綠色出行,還有許多必修課要做。首先要解決騎行的市民有路可走,最好能夠多規劃一些專門的自行車道,不要讓騎行者和機動車搶道。在交通執法方麵,要為市民騎自行車出行創造一個良好的交通環境。另外,公共自行車麵臨的最大挑戰是歸還率、損壞率、丟失率的問題。由於使用者的素質參差不齊,要想讓公共自行車發揮出對社會綠色出行的最大貢獻,無疑離不開每一個租賃者的愛護、守信和珍惜,也需要治安部門的護衛。隻有改善自行車的出行環境,維護自行車的路權,合理高效地經營公共自行車,使自行車出行成為市民主動、樂意的選擇,才會讓騎車出行成為全民行動。